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广场舞 > 正文内容

郑学智与广场舞有何不解之缘?

tjadmin1个月前 (08-30)关于广场舞100

郑学智,一位年近六旬的退休中学教师,如今是当地社区里小有名气的“广场舞领航人”,2010年从教学岗位退下来后,他本该过着含饴弄孙的悠闲生活,却偶然被广场舞上中老年人欢快的身影吸引,从此与这项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初,他只是跟着队伍随意跳跳,跳着跳着,却发现广场舞虽普及,却存在诸多“痛点”:动作杂乱无章、音乐选择随意、缺乏科学指导,甚至因噪音和场地问题频发邻里矛盾,这位有着二十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开始琢磨着如何让广场舞跳出“规范”,跳出“健康”,跳出“和谐”。

广场舞的郑学智

从“门外汉”到“领舞者”:用专业为广场舞“正名”

郑学智并非舞蹈专业出身,但他骨子里有种“较真”的劲儿,为了弄清广场舞的动作要领,他买了《运动解剖学》《老年健身心理学》等书籍,跟着专业舞蹈视频逐帧分析动作;为了找到适合中老年人的音乐,他泡在音像店,筛选节奏舒缓、旋律明快的经典老歌和红色歌曲,甚至自学音频剪辑,将不同歌曲拼接成时长3分钟左右的“适配版”,他还自费报名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考取了国家三级健身指导员资格,系统学习运动损伤预防、生理负荷控制等知识。

“广场舞不是‘随便扭扭’,它得科学。”这是郑学智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发现,很多老年人跳广场舞时容易因动作幅度过大、节奏过快导致膝盖扭伤或血压波动,他结合中医“经络疏通”理论和现代运动康复学,创编了一套“四季养生舞”:春季加入伸展动作,对应“生发”;夏季以轻快步伐为主,强调“排湿”;秋季多转腰扩胸,助力“收敛”;冬季则放缓节奏,注重“保暖”,每个动作都标注了“发力点”和“呼吸节奏”,打印成图文手册,免费发给舞友,这套舞不仅降低了运动损伤风险,还因融入养生理念,吸引了更多中老年人加入。

从“小社区”到“大网络”:用创新让广场舞“破圈”

起初,郑学智只在自家小区组织队伍,带着二三十位邻居跳“养生舞”,渐渐地,规范的动作、科学的编排让这支队伍脱颖而出,周边社区的人也纷纷来“取经”,他干脆成立“郑老师广场舞工作室”,每周固定在社区广场开设免费公益课,从基础步法学起,手把手纠正动作,为了让更多人受益,他还利用短视频平台拍摄教学视频,将“四季养生舞”分解成8个课时,配上口令和解说,发布在抖音和快手账号上,没想到,这些视频竟意外走红,最多的一条播放量突破了500万,远至新疆、内蒙古的网友都跟着他的视频学跳。

面对“爆红”,郑学智没有止步,他发现,广场舞的参与者多为老年人,但年轻人并非不感兴趣——只是传统广场舞的“土味”和“社交属性”让他们望而却步,他尝试“破圈”:在保留经典老歌的基础上,加入流行音乐片段,孤勇者》的副歌、《小苹果》的洗脑节奏,甚至编排出“怀旧+潮流”的混编舞步;针对年轻人,他推出“夜光广场舞”,在手腕、脚踝系上LED灯带,夜晚跳起来如同“流动的星河”,很快吸引了周边写字楼的白领下班后加入;他还组织“亲子广场舞”,邀请社区居民带着孩子一起跳,用简单的动作传递快乐,既解决了老年人“带娃难”的问题,又让广场舞成为家庭纽带。

为了让推广更系统,郑学智还设计了“三级培养体系”:初级班教基础步法和乐感,中级班学队形编排和动作衔接,高级班培养“小老师”,鼓励学员回自己社区组建队伍,短短三年,他带出了200多名“小老师”,覆盖全市30多个社区,参与广场舞的人数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近万人。

从“健身舞”到“和谐剂”:用温度让广场舞“扎根”

在郑学智看来,广场舞的价值远不止健身,更是社区治理的“润滑剂”,他所在的社区曾因广场舞噪音问题,舞队与周边商户多次发生冲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主动联系商户和居委会,牵头制定“广场舞公约”:将跳舞时间调整为早上7:00-8:30、晚上7:00-8:30(避开午休和夜间);使用便携式蓝牙音箱,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下;与周边商户协商,将舞队活动场地从紧挨商铺的路段移至社区中心广场,并主动邀请商户代表参与“舞后茶话会”,听取意见,渐渐地,从“投诉不断”到“主动让路”,商户们甚至会在雨天为舞队提供避雨场所。

更让他欣慰的是,广场舞成了老年人的“精神家园”,78岁的独居老人王阿姨,以前总把自己关在家里,自从加入舞队,不仅每天按时出门锻炼,还结识了一群“舞友”,性格开朗了许多;有位患轻度抑郁症的退休教师,通过参与广场舞编排,重拾了生活热情,如今成了工作室的“编舞顾问”,郑学智说:“看到老人们脸上的笑容,我就知道,这舞跳得值。”

郑学智的“广场舞版图”还在不断扩大:他联合全市20支广场舞队伍,每年举办“邻里和谐广场舞大赛”,吸引上万人参与;他带领舞队走进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用舞蹈传递温暖;甚至有企业找他合作,开发“养生舞”课程套装,被他婉拒:“广场舞是大众的,不能让它变成赚钱的工具。”

郑学智广场舞推广核心成果(2010-2023)

项目 内容/数据 社会影响
课程开发 创编“四季养生舞”8套,编写图文手册5版,制作教学视频46期 覆盖30+社区,近万人通过课程学会科学跳广场舞
人才培养 培养“小老师”200+人,组建社区舞队35支 实现社区广场舞“自组织”,降低推广成本,提升居民参与度
创新实践 推出“夜光广场舞”“亲子广场舞”等特色活动,吸引年轻人参与 打破广场舞“老年专属”刻板印象,参与者年龄层拓展至12-65岁
社区治理 制定《广场舞公约》,协调解决噪音、场地矛盾50+起 推动形成“舞者-商户-居委会”三方和谐共处模式,成为社区治理典型案例
公益服务 开展“广场舞进养老院”“特殊儿童舞蹈陪伴”活动40余场 丰富弱势群体精神文化生活,获评“市级社区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相关问答FAQs

Q1:郑学智推广的广场舞与传统广场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A1:最大的区别在于“科学化”和“人性化”,传统广场舞多依赖经验,动作和音乐选择随意;郑学智的广场舞则结合运动医学、心理学和养生理论,动作设计注重安全性和健身效果,音乐选择兼顾经典与潮流,还针对不同人群(老年人、年轻人、儿童)开发了差异化课程,同时通过制定公约、协调场地等方式,解决了广场舞的“社会矛盾”,让舞蹈从“自娱自乐”升级为“社区共建”。

Q2:面对广场舞“低龄化”趋势,郑学智有哪些创新做法?
A2:他主要通过“内容创新”和“场景创新”吸引年轻人:一是将流行音乐、街舞元素融入传统广场舞,比如在《本草纲目》的节奏中加入健身操动作,推出“活力健身舞”;二是打造“夜间经济+广场舞”场景,在夏季组织“星空舞会”,搭配冷饮摊、文创市集,让年轻人跳完舞还能社交消费;三是开发“线上打卡”功能,鼓励年轻人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舞步,形成“学跳-分享-吸引”的良性循环,目前其粉丝中18-35岁年轻人占比达35%。

相关文章

花儿红广场舞为何能成为中老年健身首选,风靡大街小巷且经久不衰?

花儿红广场舞为何能成为中老年健身首选,风靡大街小巷且经久不衰?

花儿红广场舞,作为近年来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逐渐兴起的一种群众性健身舞蹈形式,不仅承载着浓郁的民俗文化底蕴,更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参与度,成为连接社区、丰富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纽带,它起...

妈妈跳广场舞,藏着怎样的爱与故事?

妈妈跳广场舞,藏着怎样的爱与故事?

傍晚的广场上,夕阳把云彩染成橘红色,音响里飘出《最炫民族风》的旋律,妈妈正站在队伍前排,穿着红底白花的舞衣,跟着节奏扬起手臂,转圈时裙摆飞扬,像一朵盛开的牡丹,她旁边的张阿姨举着扇子,跟着音乐一开一合...

鸭梨山大压力大,为何还要跳广场舞?解压效果真有那么好?

鸭梨山大压力大,为何还要跳广场舞?解压效果真有那么好?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鸭梨大”几乎成了每个人的日常写照:上班族被KPI追赶,学生党被学业压力裹挟,中年人被家庭责任牵绊……当焦虑、疲惫如影随形时,一种看似“接地气”的活动却悄然成为大众的“解压神器”...

广场舞跳得再热闹,为何梦里总躲不开你?

广场舞跳得再热闹,为何梦里总躲不开你?

傍晚的广场总是先热闹起来,夕阳把香樟树的影子拉得老长,音响里飘出的《最炫民族风》混着孩子们的笑闹,还有阿姨们聊着菜价和孙辈的碎语,像一锅慢慢熬煮的浓汤,把日子里的烟火气都炖得软乎乎的,我总站在人群外围...

春英广场舞最新舞啥样?学起来难不难?

春英广场舞最新舞啥样?学起来难不难?

春英广场舞作为近年来深受大众喜爱的健身舞蹈形式,始终以“易学、好看、有趣”为核心理念,不断推出融合时代元素与传统文化的新舞步,2024年以来,春英团队结合当下流行趋势与大众健身需求,推出了多套最新广场...

红红的日子广场舞为何跳跳跳出生活烟火气?

红红的日子广场舞为何跳跳跳出生活烟火气?

广场舞是中国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锻炼身体的方式,更是社交、娱乐、传递正能量的载体,在众多广场舞团队中,“红红是日子广场舞”以其独特的活力与凝聚力,成为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