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作为一项深受中老年人喜爱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城乡广泛普及,它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促进邻里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纽带,在众多广场舞团队中,“美多多”团队凭借其独特的组织理念和积极的社区影响力,逐渐成为当地颇具代表性的存在。
“美多多”团队的成立并非偶然,其核心源于一群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中老年人,最初只是几位邻居在小区空地自发组织的小规模活动,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大家决定正式组建团队,并取名“美多多”——寓意“美在生活,乐在多多”,既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传递快乐传递多的理念,团队创始人王阿姨今年65岁,退休前是社区文艺干事,她回忆道:“刚开始只有七八个人,带着小录音机跳最简单的健身操,现在发展到80多人,队伍越来越年轻化,还有不少退休教师、医生加入。”团队从最初的“自娱自乐”逐渐走向规范化,制定了固定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和简单的团队章程,每周一至周五晚上7点到9点,周六日上午9点到11点,只要天气允许,社区中心广场总能看到“美多多”队员们活跃的身影。
“美多多”团队的特色在于其多元化的舞蹈风格和包容性的团队文化,为了让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成员都能找到归属感,团队在舞蹈编排上兼顾了传统与时尚:既有《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节奏明快的广场舞曲,也有《茉莉花》《映山红》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舞,甚至还引入了简单的拉丁舞和健身操元素,团队特别注重成员的需求反馈,每月会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收集大家对舞蹈动作、音乐选择、活动安排的意见,并根据大家的建议调整教学内容,这种“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的氛围,让团队凝聚力不断增强,不少成员从一开始的“不好意思跳”到后来的“主动领舞”,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自信。
为了让更直观地了解“美多多”团队的基本情况,以下是其部分核心信息的概览:
项目 | |
---|---|
成立时间 | 2015年3月 |
团队规模 | 核心成员80余人,平均年龄58岁,最大成员78岁,最小成员45岁 |
活动频率 | 每周6次(周一至周五晚7:00-9:00,周六上午9:00-11:00) |
舞蹈风格 | 广场舞(40%)、民族舞(30%)、现代舞(20%)、健身操(10%) |
活动地点 | 社区中心广场、滨河公园(夏季)、社区活动室(雨雪天) |
团队口号 | “舞出健康,舞出快乐,美在生活,乐在多多” |
主要成就 | 2021年市广场舞大赛二等奖、2022年社区“最佳文体团队”、2023年参与市文化节表演 |
“美多多”团队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跳舞”本身,成为社区治理和文化建设的积极力量,团队定期组织“邻里节”活动,邀请社区居民一起参与舞蹈表演、趣味游戏、健康讲座等,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在疫情防控期间,队员们自发组建“义务巡逻队”,协助社区宣传防疫知识、张贴公告;节假日里,他们会带着自编自演的节目走进养老院,为老人们送去欢乐,团队还注重传承传统文化,每年春节前都会组织“写春联、送福字”活动,邀请社区里的书法爱好者为居民免费书写春联,既弘扬了传统民俗,也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美多多”团队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曾遇到过场地冲突、成员意见不合、资金不足等问题,社区中心广场同时有篮球爱好者活动,双方因场地使用产生过摩擦;部分成员希望学习难度更高的舞蹈,而老年成员则更适合舒缓的动作,面对这些问题,团队主动与社区居委会沟通,协商出“错峰使用”方案:广场舞团队使用广场东侧,篮球爱好者使用西侧;针对舞蹈难度差异,团队开设“基础班”和“提高班”,由不同水平的队员分别带领,既照顾了新手的需求,也满足了资深队员的学习热情,对于资金问题,队员们通过“AA制”购买统一服装,利用社区公益金申请经费购买音响设备,还通过组织“义演”活动筹集部分资金,实现了“自给自足”。
“美多多”团队已成为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每天傍晚,伴随着悠扬的音乐,队员们身着统一的红色队服,迈着整齐的舞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们不仅用舞蹈诠释了“老有所乐”的生活态度,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老年人同样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正如王阿姨常说的:“跳舞让我们身体更健康,心情更愉快,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里找到了新的朋友,新的价值。‘美多多’跳的不是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
FAQs
问:美多多团队如何吸引年轻成员加入?是否会对舞蹈动作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年龄段?
答:美多多团队通过线上宣传(如社区微信群、短视频平台)和线下推广(如社区活动、邻里介绍)吸引年轻成员加入,针对不同年龄段,团队会进行动作调整:基础动作保持简单易学,适合老年成员;同时设置“进阶动作”,由年轻队员带领,增加舞蹈的趣味性和挑战性,音乐选择也兼顾经典与流行,既有中老年人熟悉的红歌、民歌,也有当下流行的轻音乐,确保各年龄段成员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节奏。
问:广场舞活动有时会因音量问题引发周边居民不满,美多多团队有哪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答:美多多团队高度重视噪音问题,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使用便携式蓝牙音响,避免大功率喇叭;二是与社区协商,将活动场地设置在远离居民楼的区域(如社区中心广场远离居民楼的一侧);三是严格控制音量,使用手机APP实时监测分贝数,确保不超过60分贝(相当于普通室内交谈的声音);四是主动与周边居民沟通,邀请他们观看表演,听取意见,甚至邀请居民参与舞蹈活动,增进理解,通过这些措施,团队成功将噪音影响降到最低,与周边居民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广场舞作为一种集健身、娱乐与社交于一体的群众性运动,深受各年龄段人群喜爱,而“分解动作”是掌握广场舞的核心方法,通过将复杂舞蹈拆解为单一动作逐一练习,既能降低学习难度,又能精准把握动作细节,帮助舞者快...
2014年,广场舞作为中国群众文化活动的代表性形式,已深入城乡社区,成为中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年,各地举办的广场舞比赛不仅是对这一文化现象的集中展示,更承载着规范活动、丰富生活、促进社...
清晨的阳光刚洒向社区广场,节奏明快的音乐便响起,阿姨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舞动,这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群众文化图景——广场舞,而在江南水乡的巷弄深处,一种更古老的艺术正悄然融入这热闹的景象:唱春,这项流传千年...
傍晚的广场上,夕阳把云彩染成橘红色,音响里飘出《最炫民族风》的旋律,妈妈正站在队伍前排,穿着红底白花的舞衣,跟着节奏扬起手臂,转圈时裙摆飞扬,像一朵盛开的牡丹,她旁边的张阿姨举着扇子,跟着音乐一开一合...
清晨六点半,城东公园的青草还沾着露水,阳光刚漫过香樟树的枝叶,斑驳地洒在鹅卵石小径上,一阵轻快的音乐声从草坪那边传来,穿着彩色练功服的阿姨们已经站好了队形,领舞的张阿姨举着小喇叭,喊着“一二三四”,手...
清晨的公园里,夕阳下的广场上,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成千上万的群众踏着整齐的舞步,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这不仅是广场舞的日常场景,更是亿万人民用热情与活力共圆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作为覆盖城乡、深入基层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