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漫过社区的栅栏,广场上的音响就准时响起,熟悉的旋律里,一群身着彩色舞衣的阿姨叔叔们踏着节拍舒展身体,这是“今生的缘广场舞”最常见的开场,它不像广场舞给人刻板印象中的“大妈专属”,更像一个流动的情感容器——退休教师王阿姨找到了老伴去世后的生活重心,职场妈妈李姐卸下疲惫交到了同龄朋友,就连刚搬来的年轻姑娘小林,也跟着妈妈跳了几次后,成了团队里最“活泼”的“编外成员”,这个从社区小角落生长起来的舞队,用六年时间,把“跳舞”这件事,活成了一部关于“遇见”与“陪伴”的生活史诗。
2017年的春天,刚退休的社区网格员张桂兰发现,小区里不少老人吃完饭就在楼下发呆,要么盯着手机叹气,要么对着空荡荡的家出神,她想起自己年轻时在文工团跳过舞,便在小区广场摆了台小录音机,试着喊了句:“谁想跟我跳跳舞?”没想到第一天就来了7个人:68岁的陈阿姨腿脚不便,拄着拐杖也要来“凑热闹”;72岁的赵大爷老伴走得早,说“听个热闹也行”;还有刚搬来的刘姐,想通过跳舞认识新朋友。
最初的舞蹈动作很简单,跟着《最炫民族风》比划“扭腰、摆臂”,音乐一停,大家就围坐在一起聊天——谁家的孩子要结婚了,谁的老伴又住院了,谁家的菜园今年收成好,张桂兰发现,这些老人缺的不是“锻炼”,而是“被需要”的感觉,于是她开始琢磨:“能不能让跳舞更有意思?”她去社区服务中心借了块小黑板,写下“本周目标:学会《小苹果》手势舞”,又从退休教师里拉了会识谱的李阿姨当“副队长”,还让开服装店的刘姐帮忙统一买了淡粉色的舞衣。
慢慢地,跳舞的人从7个变成20个,又从20个变成50个,2020年疫情期间,广场不能聚集,张桂兰就在微信群里发起“云跳舞”——每天早上8点,她发一段教学视频,大家跟着在家里跳,再拍视频发到群里互相点评,那段时间,群里最热闹的不是舞蹈动作,而是谁学会了用视频剪辑,谁家孙子隔着屏幕给奶奶“点赞”,甚至有独居老人说:“每天等着发视频,成了我起床的动力。”“今生的缘广场舞”有了固定的队旗——红色的底子上绣着金色跳舞的小人,每周二、四、六早上7点到9点,雷打不动在社区广场活动,队里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28岁,真成了“跨越年龄的一家人”。
“今生的缘”的舞蹈,从不是“整齐划一”的机械动作,而是带着每个人生活印记的“情感表达”,队里最经典的《母亲》,是张桂兰专门为陈阿姨编排的,陈阿姨年轻时是纺织厂女工,手指灵活但腿脚不便,张桂兰就把“织布”的动作编进舞蹈里——手臂轻柔地上下摆动,像穿梭的梭子,脚下只是小碎步,既照顾了她的身体,又唤起了她对青春的记忆,每次跳到这段,陈阿姨都会红着眼眶说:“这哪是跳舞,是在织我的日子啊。”
李姐是2022年加入的,那时她刚生完二胎,因为产后抑郁,整天在家掉眼泪,老公劝她“出去走走”,她却连门都不想出,直到有天,她抱着孩子在阳台晾衣服,看到楼下“今生的缘”正在跳《爱你》,领舞的张桂兰特意放慢了节奏,对着楼上挥手喊:“李姐,下来跳两步!我们等你很久了!”李姐抱着孩子犹豫了半天,还是慢慢走下楼,音乐响起时,阿姨们自发围成圈,把她和孩子护在中间,有人帮她拿奶瓶,有人逗孩子笑,李姐跟着轻轻晃动身体,眼泪却突然掉了下来——原来“被接纳”是这么温暖的事,现在她成了队里的“气氛担当”,还自创了“带娃版”舞蹈,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比划动作,逗得大家直乐:“这哪是跳舞,是带着娃逛人间烟火啊!”
为了让舞蹈更有生命力,队里还成立了“编舞小组”,退休教师李阿姨负责写歌词,开服装店的刘姐设计动作,连年轻的小林都贡献了“网络热舞”元素,去年重阳节,她们排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在社区演出时,台下观众跟着一起唱,跳到最后,好几个老人都抹起了眼泪——那些被岁月藏起来的故事,都在舞步里悄悄说了出来。
“今生的缘”的影响力,早就超出了“跳舞”本身,2021年夏天,队里发起“邻里互助计划”:每周六上午,年轻队员负责给社区独居老人送菜,年长的队员则教老人用智能手机,72岁的赵大爷学会了用微信视频后,每天晚上都要给远在外地的孙子打电话,逢人就说:“我们‘今生的缘’可厉害了,连‘数字鸿沟’都能跳过去!”
更让人意外的是,她们还成了社区的“文化名片”,去年冬天,附近小学要搞“非遗进校园”活动,队里的王阿姨年轻时是剪纸非遗传承人,便带着阿姨们教孩子们剪窗花;李阿姨擅长写毛笔字,就写了“福”字送给孩子们,孩子们学得认真,阿姨们教得开心,校长说:“这些老人跳的不是舞,是把‘邻里情’种进了孩子心里。”
“今生的缘广场舞”有了三个分队:总队在社区广场,二分队在公园,三分队在老年大学,每个分队都有自己的特色:总队的舞蹈最接地气,二分队偏民族风,三分队则融入了太极元素,但无论在哪里,不变的是开场前的“拉家常”和结束后的“围坐分享”——谁今天孙子考了100分,谁的老伴做了红烧肉,谁的小孙女画了一幅“奶奶跳舞”的画,这些琐碎的日常,比任何舞蹈动作都更让人安心。
项目 | |
---|---|
成立时间 | 2017年3月 |
创始人 | 张桂兰(社区网格员,退休前在文工团跳舞) |
核心成员人数 | 28人(年龄28-82岁,涵盖退休职工、教师、职场妈妈、个体户等) |
固定活动地点 | 社区广场(周一、三、五)、公园(周二、四)、老年大学(周六) |
每周活动次数 | 6次(每次2小时,含15分钟休息+交流时间) |
特色活动 | 重阳节社区演出、邻里互助计划、“编舞小组”创作、跨舞队交流赛 |
Q1:加入“今生的缘广场舞”需要舞蹈基础吗?完全不会跳能加入吗?
A:完全不需要舞蹈基础!“今生的缘”的初衷就是“让每个人都能跳舞”,队里有专门的“新手教学组”,领舞张阿姨会从最基础的动作教起,踏步”“摆臂”,甚至会用“分解动作”一步步带着练,而且队里氛围特别轻松,不会有人嘲笑跳得不好,反而会有阿姨主动过来扶着你的手说:“别急,我刚开始时比你笨多了!”很多队员都是“零基础”加入,现在都能跳完整的舞蹈了,最重要的是“开心”和“认识朋友”。
Q2:除了跳舞,“今生的缘”还有其他活动吗?比如聚餐、旅游之类的?
A:当然有!“今生的缘”早就从“跳舞队”变成了“生活共同体”,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日,队里会组织“家庭聚餐”,地点轮流在队员家里,每个人带一道菜,边吃边聊;每年春天会组织“踏青赏花”,去附近的公园或农家乐,带上音响,跳着舞赏花;还会不定期做公益,比如去敬老院慰问演出、给山区孩子捐旧衣服,去年冬天,我们还一起包了饺子,送给社区里的独居老人,他们说:“这饺子比家里包的还香,因为里面有‘缘分’的味道呢!”
清晨六点的社区广场,音乐声渐起,阿姨们身着鲜艳的舞衣,踏着节拍舒展手臂,裙摆在晨风中旋开一朵朵流动的花;傍晚的公园湖畔,夕阳给人群镀上金边,叔叔阿姨们的笑容比晚霞还灿烂,脚步踏着鼓点,像一群追光的人—...
清晨的公园里,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地面,一群身着亮色服装的阿姨们已经随着欢快的音乐舞动起来——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广场舞场景,而在众多广场舞种类中,“光芒广场舞”正以“简单易学、活力满满”的特点,成为越来越多...
2014年,筷子兄弟演唱的《小苹果》以魔性旋律和洗脑歌词火遍大江南北,不仅成为现象级流行文化符号,更迅速融入广场舞场景,成为中老年群体最热衷的“集体记忆”之一,不同于传统广场舞的单人重复动作,《小苹果...
广场舞作为中老年群体最喜爱的健身活动之一,以其简单易学、参与性强、社交属性突出等特点,已成为全国城乡社区的文化景观,在众多广场舞伴奏曲中,经典民歌《浏阳河》凭借其悠扬的旋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
清晨的梦的荷塘,薄雾像轻纱笼罩着水面,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粉嫩的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偶尔有水鸟掠过水面,漾起一圈圈涟漪,当夕阳的金辉洒满荷塘,这里又换了一番模样——悠扬的音乐声从岸边传来,一群身...
傍晚六点半,夕阳给城市镀上一层暖橘色,桃花朵朵广场的青石板路上,人群渐渐聚拢起来,音响里流出《桃花朵朵开》的前奏,节奏轻快得像踩在云朵上,阿姨们穿着亮色的运动服,踏着整齐的步伐展开双臂,裙摆随着旋转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