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广场舞 > 正文内容

茉莉为何钟爱广场舞?背后有何故事?

清晨六点的社区广场,阳光刚给香樟树镀上金边,一群身着浅绿舞服的阿姨已经站好了队形,领头的王阿姨——大家都叫她“茉莉姐”——正踮着脚调整队伍,发间那朵白色茉莉绢花在晨风中轻轻颤动,像极了即将绽放的花苞,随着音乐响起,她们舒展手臂、旋转跳跃,整齐的舞步踏在青石板上,与远处早市的人声、鸟鸣交织成一首鲜活的晨曲,这便是“茉莉的广场舞”,一个从社区角落生长出来的舞蹈团体,用十年的时光,让“茉莉”的芬芳飘进了无数人的生活。

茉莉的广场舞

从“小打小闹”到“社区名片”:茉莉的广场舞十年记

“茉莉的广场舞”的故事,要从2013年说起,那时的社区广场还没有规范的舞队,傍晚只有零星的阿姨跟着收音机里的戏曲扭两下,退休前的王阿姨是中学音乐老师,总想着“退休了也得给大伙做点事”,她买来便携音箱,每天傍晚在广场摆个小摊,免费教大家跳简单的健身舞,起初只有三五个人,跟着《最炫民族风》比划动作,笑称自己是“夕阳红草台班子”。

转机出现在2015年,社区要举办邻里节晚会,王阿姨带着队员们排了一支《茉莉花》改编舞:将江南小调的柔美与广场舞的活力结合,舞者们手持白色折扇,时而如茉莉含苞,时而似花瓣舒展,没想到这支舞在晚会上一炮而红,视频被传到网上,点击量破了十万,从那以后,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如今的八十余人,连周边社区的阿姨都专门来“拜师学艺”。

十年间,“茉莉的广场舞”早已不是简单的“锻炼身体”,成了社区的文化符号,她们有自己的队服——浅绿底色绣着白色茉莉花,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每天傍晚6:30-8:00(雷打不动),还有不成文的规矩:新成员必须学会三支“入门舞”才能加入正式队伍;谁家有红白喜事,舞队会主动去跳“祝福舞”;每年重阳节,她们都会去敬老院公益演出,把舞蹈的快乐送给更多老人。

一支队伍,一个家:茉莉的“家文化”

走进“茉莉的广场舞”,你会发现这里更像一个大家庭,队员们来自各行各业:退休教师、会计、工厂工人,甚至还有刚退休的医生,年龄跨度从45岁到75岁,但共同的爱好让她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姐妹。

团队的核心是“茉莉姐”王阿姨,她不仅教舞步,更关心每个人的生活,李阿姨的子女在外地,她总拉着李阿姨一起吃晚饭;张阿姨老伴生病住院,舞队的姐妹们轮流去医院陪护;就连谁家孙子上学不顺心,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出主意,这种“家文化”,让舞蹈队有了超越娱乐的凝聚力。

为了方便管理,团队还成立了“茉莉理事会”:三位资深队员分别负责教学、后勤和财务,教学组每周会学一支新舞,从经典红歌到流行歌曲,从民族舞到健身操,风格多样但始终带着“茉莉”的特质——柔中带刚,像茉莉一样既有芬芳的温柔,又有坚韧的生命力,财务组则实行“透明化”:每年收取100元年费(用于购买音响电池、服装修补),每一笔开销都会在群里公示,连买瓶水都要拍发票发群里。

茉莉的广场舞

这种凝聚力,让“茉莉的广场舞”成了许多阿姨的“精神依靠”,68岁的陈阿姨说:“以前退休天天在家带孙子,闷得慌,现在来跳舞,出了一身汗,姐妹们聊聊天,连睡眠都变好了。”45岁的刘阿姨是“年轻队员”,刚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一度不适应,是舞蹈队让她找到了归属感:“这里没人嫌我年纪小,大家都像亲姐姐一样照顾我。”

舞步里的匠心:茉莉的“编舞哲学”

“茉莉的广场舞”之所以受欢迎,离不开王阿姨的“匠心”编舞,她从不照搬网上的教学视频,而是根据队员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量身定制”动作,比如老年队员多,她会减少高难度的旋转跳跃,增加“太极步”“扇面开合”等舒缓动作;年轻队员多时,会加入流行街舞元素,让舞步更有活力。

为了让舞蹈更有“茉莉”的韵味,王阿姨还专门研究了中国古典舞和江南民间舞,比如跳《茉莉花》时,她会强调“含胸、拔背、沉肩”的体态,手臂动作要像“柳枝拂水”一样柔美;跳《好日子》时,则要求步伐轻快,笑容要“从眼睛里溢出来”,她常说:“广场舞不是随便扭扭,要跳出自己的味道,更要跳出快乐。”

为了让队员更容易记住动作,王阿姨还发明了“口诀教学法”,比如跳《小苹果》时,“左三步,右三步,双手打开画个圆,拍拍手,笑一笑”,简单好记;跳《领航》时,“昂首阔步向前走,手臂高举跟党走”,既学动作又学精神,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方式,让零基础的队员也能很快上手。

为了提升团队水平,王阿姨还自费请过专业舞蹈老师来指导,2021年,她们参加了全市广场舞大赛,凭借原创作品《茉莉飘香》拿了银奖,站在领奖台上,八十岁的周阿姨激动得哭了:“我们这群老太太,也能拿奖!”

芬芳远播:茉莉的“社会价值”

“茉莉的广场舞”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了社区,她们不仅成了社区的“文化使者”,还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广场舞的行列。

茉莉的广场舞

在社区,“茉莉队”是“调解员”,谁家邻里有矛盾,阿姨们会主动去劝和;社区组织垃圾分类宣传,她们会编个“垃圾分类舞”,用生动的方式普及知识,疫情期间,她们还跳了《谢谢你》的舞蹈,送给社区志愿者和医护人员,视频被区融媒体中心转发,成了“正能量网红”。

在周边,“茉莉队”是“推广员”,她们经常被邀请到其他社区、乡镇表演,甚至去过省电视台的“百姓舞台”,2022年,王阿姨还带着队员们去了一所乡村小学,教孩子们跳“茉莉舞”,看着孩子们模仿她们的舞步,王阿姨说:“舞蹈不分年龄,能把快乐传递给别人,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更重要的是,“茉莉的广场舞”改变了社会对广场舞的刻板印象,以前总有人说广场舞“吵”“扰民”,但“茉莉队”从不在小区里跳,专门去社区广场,而且严格控制音量(使用定向音响),她们还主动和周边商户沟通,比如跳完舞后帮忙打扫广场,久而久之,商户们会主动给她们送水、送水果,社区里的年轻人见了阿姨们,都会笑着说:“看,茉莉队来了!”

茉莉的团队年龄分布及参与动机

年龄段 人数占比 主要参与动机
45-55岁 30% 缓解工作压力、拓展社交圈、寻找退休前的兴趣寄托
56-65岁 45% 保持身体健康、丰富退休生活、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66岁以上 25% 预防老年疾病、排解孤独感、通过集体活动获得归属感

经典茉莉主题舞曲及动作元素

舞曲名称 风格特点 对应动作元素 文化内涵
《茉莉花》 江南小调、柔美 “含苞吐蕊”(双手合拢胸前缓缓打开)、“随风摆袖”(手臂左右轻摆)、“点步转圈” 象征茉莉的纯洁与坚韧,传递“慢生活”的惬意
《领航》 大气、红色经典 “昂首阔步”(稳健前进步)、“高举红旗”(手臂上举挥舞)、“万众一心”(集体围圈) 结合时代精神,展现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小苹果》 流行、欢快 “小跳步”(轻快原地跳跃)、“拍拍手”(击掌互动)、“扭胯”(放松腰部动作) 贴近大众审美,用简单动作传递快乐,适合各年龄段参与

相关问答FAQs

Q1:没有舞蹈基础,可以加入茉莉的广场舞吗?会不会跟不上?
A1:完全可以!“茉莉的广场舞”欢迎所有热爱舞蹈的朋友,无论是否有基础,团队每周有固定的“基础训练课”(周一、周三傍晚6:30-7:30),专门从最简单的步伐、手教起,踏步”“画圈”“扇面开合”等,教学组会根据新成员的进度调整教学节奏,确保“零基础”也能跟上,而且队里的姐妹们都非常热心,会主动“一对一”帮扶,就像家人一样耐心,你只需要带着一颗想跳舞的心来,剩下的交给我们!

Q2:茉莉的广场舞除了锻炼身体,还有哪些收获?会对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吗?
A2:除了强身健体(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预防骨质疏松),加入“茉莉的广场舞”最大的收获是“精神富足”,你会收获一群志同道合的姐妹,每天一起跳舞、聊天,孤独感烟消云散,很多阿姨都说“比带孙子还开心”;你会变得更自信——从最初不敢在众人面前跳舞,到后来能站在社区晚会的舞台上,这种成就感会让你重新认识自己;最重要的是,团队经常组织公益演出、社区服务,你会发现自己的快乐能传递给更多人,这种“被需要”的感觉,会让退休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很多队员都说:“自从加入茉莉队,感觉自己年轻了十岁!”

标签: 广场舞故事

相关文章

为何广场舞能收获棒棒棒的全民好评与热爱?

为何广场舞能收获棒棒棒的全民好评与热爱?

清晨的公园里,音乐响起,阿姨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舞动,笑容在朝阳下格外灿烂;傍晚的小区广场上,叔叔阿姨们跟着节奏甩动臂膀,汗水里透着快乐;甚至写字楼下的空地,下班后的年轻人也加入其中,跟着简单的节拍放松身...

广场舞里我的姑娘藏着什么故事?

广场舞里我的姑娘藏着什么故事?

傍晚六点半,夕阳把广场的地面染成蜜糖色,音响里飘出《小苹果》的前奏,我的姑娘们就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了,张阿姨拎着保温杯,步子带风,红毛衣上的毛线球一颤一颤;李姐刚接完孙子,书包往旁边石凳一放,熟练地踢...

农民工跳广场舞农民工,这舞蹈里藏着怎样的社会意义与情感?

农民工跳广场舞农民工,这舞蹈里藏着怎样的社会意义与情感?

广场舞《农民工》是一支诞生于新时代背景下的大众舞蹈作品,它以朴实无华的动作、贴近生活的旋律和真挚深沉的情感,成为近年来广场舞领域最具社会意义的作品之一,这支舞蹈不仅展现了农民工群体的日常劳动与精神世界...

广场舞基本步如何快速学会?新手入门详细教学步骤有哪些?

广场舞基本步如何快速学会?新手入门详细教学步骤有哪些?

广场舞教学基本步是掌握广场舞的核心基础,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进阶舞者,都需要通过系统练习基本步来提升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和舞蹈表现力,基本步的练习不仅能让舞者快速适应不同曲风的节奏变化,还能为后续学习复杂...

广场舞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如何助力共圆中国梦?

广场舞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如何助力共圆中国梦?

清晨的公园里,夕阳下的广场上,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成千上万的群众踏着整齐的舞步,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这不仅是广场舞的日常场景,更是亿万人民用热情与活力共圆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作为覆盖城乡、深入基层的群...

广场光头舞为何成为中老年群体健身的独特新风尚?

广场光头舞为何成为中老年群体健身的独特新风尚?

广场舞作为中国城乡社区中极具代表性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长期以来以中老年女性为主要参与者,以其简单易学、节奏明快的特点成为大众健身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一种以“光头”为显著标识、以中老年男性为主体的广场舞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