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这座依山傍水的山城,曾以“雾都”的湿润和两江的丰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近年来极端气候的频繁造访,让这座城市的“水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在重庆远郊的一个曾经以水产养殖闻名的村落,“渴死的鱼场”成了一个令人心痛的符号,而一位名叫“叶子”的当地环保志愿者,用她独特的方式——将鱼场的困境编成舞蹈、录制成MP3——让这个远在山脚的故事,随着音符飘进了更多人的心里。
这个村落曾因紧邻长江支流,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村民们世代以养鱼为生,村口的鱼塘连片成群,春有鱼苗入水,夏有荷花映塘,秋有肥鱼出网,冬有塘水蓄养,一派“鱼米之乡”的景象,68岁的养殖户老周还记得,十年前鱼塘里的水总是满的,哪怕遇到干旱年景,河道里至少还有涓涓细流,能通过水泵抽塘补水,可从2022年开始,情况急转直下。
2022年夏季,重庆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高温干旱,全市平均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少六成,多地河流断流、水库见底,老周的鱼塘首当其冲:塘里的水位以每天10厘米的速度下降,不到半个月,原本2米深的水塘只剩下不到30厘米的浑水,阳光直射下,水温迅速攀升到35℃以上,水中的溶解氧几乎耗尽,成片的鱼开始浮头、翻白肚。“我试着用柴油机抽水,可河道早就干了,抽了一整天才弄来半塘水,救不回来啊。”老周蹲在干裂的塘边,手里攥着死去的鱼苗,手指缝里全是塘泥的裂纹。
据当地农业部门统计,那次干旱导致重庆全市超过3000亩鱼塘干涸或严重缺水,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而这个村落,是其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2户养殖户的鱼塘几乎绝收,最严重的一户,连塘底的防渗膜都被晒得卷了边,村民们说,以前鱼塘是“聚宝盆”,现在成了“伤心塘”。
“叶子”本名叶芳,是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毕业后在市区做了环保 NGO 的工作人员,2022年暑假,她回到老家探亲,眼前的景象让她震惊:“记忆里清亮的河水变成了龟裂的河床,鱼塘边的柳树叶子都卷成了卷儿,连青蛙都少见。”
起初,叶子以为这只是“天灾”,但深入走访后,她发现背后还有“人祸”的影子,她发现,上游新建了一家工业园区,为了生产用水,在河道上筑了一道拦水坝,截留了大部分水源;村里的灌溉渠道年久失修,渗漏严重,“水还没到田里,就漏了一大半”,更让她忧心的是,过度养殖让鱼塘的自净能力下降——以前一亩塘养500尾鱼,现在有些农户为了追求产量,养到了1500尾,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一旦缺水,水质恶化得更快。
“不是天不帮忙,是我们没把‘水账’算清楚。”叶子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些观察,她发现,村民们对“节水”“生态”的概念很模糊,只知道“没水就抽水,抽不到就等死”,为了让更多人看到鱼场的困境,她决定用一种更“有温度”的方式记录——不是写冰冷的报告,而是用舞蹈和音乐,把鱼塘的故事“演”出来。
叶子想起大学时参加过的环保戏剧工作坊,意识到艺术能跨越年龄和文化的隔阂,让情感直抵人心,她找到村里的文艺队,提议编排一个关于“鱼塘与水”的舞蹈,起初,队员们不理解:“养鱼干巴巴的,怎么跳舞?”叶子就带着大家去干涸的鱼塘边,看老周蹲在塘边发呆,看孩子们捡起晒死的鱼苗,用手机拍下这些画面,编成舞蹈动作:演员们弯腰模仿“抽水”的吃力,手臂伸展表现“鱼儿缺氧”的挣扎,最后集体俯身,双手捧起“干裂的土地”……
舞蹈的背景音乐,叶子决定自己创作,她录下了老周的叹息、鱼塘的风声、孩子们的笑声,又用简单的软件把这些声音混编成一段3分钟的音频,配上自己写的歌词:“水塘干了,鱼儿走了,爷爷的皱纹里全是愁;河床裂了,希望断了,我们该把水留给谁?”这段音频被压缩成MP3格式,随着舞蹈视频一起,发到了社交媒体上。
没想到,这个“土味”却充满力量的作品火了,视频里,村民们质朴的舞蹈、真实的场景,配上叶子的歌声,让无数网友破防:“这才是最真实的‘环保故事’”“看到老周蹲在塘边的样子,我哭了”,当地媒体关注到这个视频,派记者到村里采访,老周的故事上了新闻;环保组织也联系叶子,提供了资金支持,帮村里修缮灌溉渠道;甚至有志愿者从市区赶来,和村民们一起清理河道里的淤泥。
“我只是想让更多人知道,缺水的不只是鱼塘,还有我们的生活。”叶子说,现在村里的文艺队每周都会跳这支“鱼塘舞”,孩子们也跟着学,MP3音频在村民的手机里循环播放——它不仅是一段音乐,更成了唤醒大家生态意识的“声音教材”。
鱼场的困境,其实是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水资源脆弱的一个缩影,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干旱事件可能越来越频繁,如何“与水共处”,成了必须面对的课题,当地政府已经开始行动:2023年,重庆投入3亿元用于水利设施改造,在干旱频发地区修建小型蓄水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对工业园区用水实行“总量控制”,确保河道生态流量。
而在村里,叶子带着大家成立了“护水小队”,定期巡查河道和鱼塘,劝阻村民往水里倾倒垃圾;老周这样的养殖户也开始调整养殖模式,减少养殖密度,在塘里种水草净化水质。“以前觉得水是天上掉下来的,现在才知道,一滴水都要省着用。”老周说,去年他试着在鱼塘里套养了少量小龙虾,虽然产量不高,但因为水质好了,小龙虾卖得特别好,收入反而比以前养纯鱼更稳定。
从“渴死的鱼场”到“护水小队”,从“干裂的塘泥”到“清澈的渠水”,这个重庆村落的故事,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次深刻重塑,而“叶子”和她的“舞MP3”,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水资源,从来不是一句口号,它藏在每一次抽水前的思考,每一寸渠道的修缮,每一代人传递的敬畏里。
年份 | 全市平均降水量(较历史同期) | 主要干旱事件 | 受影响鱼塘面积(亩) |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
---|---|---|---|---|
2022 | 偏少60% | 百年不遇高温 | 3000+ | 2 |
2023 | 偏少35% | 夏季阶段性干旱 | 1500+ | 6 |
2024 | 预计偏少20%-30% | 持续少雨天气 | 待更新(截至6月) | 待更新 |
Q1:重庆鱼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天灾还是人祸?
A:重庆鱼场缺水是“天灾”与“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天灾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高温干旱事件频发,2022年的百年不遇高温直接导致河流断流、水源枯竭;人祸方面,上游过度取水(如工业园区截流)、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养殖模式粗放(过度养殖导致水体恶化)等,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困境,解决鱼场缺水问题,既需要应对气候变化,也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
Q2:“叶子”的“舞MP3”为什么能引起广泛关注?它对解决鱼场问题有什么实际作用?
A:“叶子”的“舞MP3”能引起广泛关注,核心在于其“真实感”和“情感共鸣”,它没有采用传统的说教式宣传,而是通过村民真实的舞蹈动作、老周等养殖户的亲身经历、以及融入自然声音的音乐,将鱼场困境转化为有温度的故事,让网友直观感受到干旱对普通生活的影响,实际作用方面,它不仅唤起了社会对鱼场问题的关注(吸引媒体报道、志愿者参与),还推动了当地政府采取行动(如水利设施改造、政策调整),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村民的生态意识,从“被动受灾”转向“主动护水”,实现了从“救鱼”到“护水”的长效转变。
在当下中老年群体的文化生活中,广场舞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体育锻炼范畴,成为一种集社交娱乐、情感寄托、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生活方式,而在众多广场舞曲中,由“慧慧广场舞”平台推广的《情哥哥》MP3版本,凭借其朗朗...
课间活动是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放松身心、调整状态的重要时段,而“121齐步走”作为常见的集体组织形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培养纪律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通过规范的动作和节奏感提升身体协调性,随着教育信息化的...
莉莉广场舞作为中老年群体中广受欢迎的健身娱乐活动,其精选舞曲因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而备受追捧,其中改编自张雨生经典作品的《大海》广场舞版更是凭借悠扬的旋律与适合的舞步节奏,成为许多广场舞团队的“必选曲目...
吉美广场嘟蕾蕾mp3作为一款主打复古与实用结合的便携音频播放器,自上市以来便凭借简洁的设计和亲民的价格受到学生群体和中老年用户的青睐,这款产品延续了经典mp3播放器的核心功能,同时在细节上融入了现代需...
随着广场舞在城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爱好者需要纯音乐版的广场舞MP3用于日常练习,而非带教学讲解的版本——带人声指导的音频不仅会干扰舞步节奏,还可能因讲解声覆盖音乐旋律,影响舞蹈的整体美感,如何精准下载...
清晨六点的城市广场,阳光刚穿透薄雾,音响里流淌出的旋律总能吸引不少驻足的目光——“姑娘姑娘我爱你”,这句带着些许俏皮又饱含深情的歌词,搭配着明快的节奏,成了无数广场舞队伍的“标配曲目”,当这首经典的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