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夏夜,风里有栀子花的甜,还有mp3里循环播放的《难忘今宵》前奏,小翠站在小区广场的梧桐树下,白球鞋踩着水泥地,手里的扇子一摇一摇,像只快活的蝴蝶。“来,跟着我,16步恰恰,左脚、右脚、转圈圈!”她喊得中气十足,声音盖过了远处广场舞大妈们的《最炫民族风》。
我那时刚退休,日子像杯白开水,小翠硬是给我兑了杯可乐,她是社区里有名的“舞痴”,年轻时在文工团跳过舞,退休后天天拉着邻居们“锻炼身体”。“16步恰恰”是她从老年大学学来的,说简单好记,适合咱们这种“半大老太”,第一天学,我手脚像绑了沙袋,左脚刚迈出去,右脚就绊住了,差点摔个嘴啃泥,小翠一把拽住我的胳膊,笑得腰都直不起来:“没事!咱这叫双人共舞的亲密接触,多来几次就熟了。”
她的mp3是黑色的,屏幕早被磨得花了,边角还磕掉一块漆,但音量调得老大,喇叭里传出的《难忘今宵》旋律带着点沙沙的杂音,却格外有劲儿。“这歌好!”小翠说,“春晚年年放,听着就亲切,跳起舞来也带劲儿。”她把mp3别在腰间,用头巾固定好,生怕掉下来,有次跳舞太投入,头巾松了,mp3“咚”地砸在地上,她捡起来吹了吹,屏幕裂了道缝,却依然能放歌,她拍拍胸口:“没事,这小家伙结实着呢!”
我们一群老太太,跟着小翠学了整整一个月,从“基本步”到“转体步”,从“并步”到“锁步”,她不厌其烦地示范,她的胳膊总是抬得高高的,手腕转得灵活,像只轻盈的燕子,我呢,从一开始的“同手同脚”,到后来能跟着音乐转三个圈,全靠她揪着衣角带,夏夜的蚊子多,她自备了花露水,往我们每个人脖子上抹,自己却满头大汗,汗水顺着鬓角流下来,混着防晒霜,在脸上画出白道道。
16步恰恰的步子,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最难的是“恰恰恰”的节奏,要“慢、慢、快快、慢”,脚尖点地得轻快,小翠编了口诀:“左脚出,右脚跟,小翠喊‘跳’你就蹦!”我们跟着口诀,像一群企鹅似的摇摇摆摆,常常是这边刚迈出去,那边就乱了套,广场上的大爷们笑我们:“老太太们,你们这是踩蚂蚁呢还是跳大神?”小翠叉着腰回:“你们懂啥!这叫艺术!”
有一次社区搞文艺汇演,我们小队要表演16步恰恰,为了这事儿,小翠带着我们练了半个月,连下雨天都在楼道里跳,她的mp3成了“公用设备”,每个人轮着用,歌单里除了《难忘今宵》,还加了《小苹果》《最炫民族风》,说是“与时俱进”,演出那天,我们穿了统一的红衬衫,黑裤子,小翠还给我们每个人都别了朵小黄花,音乐响起,我紧张得手心冒汗,脚刚落地就忘了下一步,小翠在旁边悄悄比划口型,用眼神给我打气:“别慌,跟着我!”那一刻,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盛满了星星。
演出很成功,台下掌声雷动,我们鞠躬的时候,小翠哭了,说:“咱们这群老太太,也能上台表演了!”那天晚上,我们拿着小奖状,在小卖部买了冰镇汽水,用mp3放着《难忘今宵》,一路走一路跳,影子被路灯拉得老长。
后来小翠搬去儿子家住了,临走时把她的mp3留给了我。“这小家伙陪了我五年,里面存了我喜欢的所有歌,”她说,“你听见《难忘今宵》,就当是我在陪你跳舞。”我接过mp3,沉甸甸的,像接过了一整个夏天的回忆。
我手机里存着无数首广场舞曲,但每次想跳舞,还是会打开那个老旧的mp3,屏幕上的裂痕还在,音质依然有点模糊,但《难忘今宵》的前奏一响,我仿佛又看见那个穿碎花裙的小翠,在夏夜的灯光下,一边喊着“左脚、右脚”,一边笑着向我伸出手,原来最难忘的从来不是舞步,是有人愿意耐心陪你踩错脚的夜晚,是mp3里传出的、带着时代温度的旋律,是那句“没事,咱慢慢来”的温柔。
步序 | 动作描述 | 节拍 | 注意事项 |
---|---|---|---|
1 | 左脚向侧一步,重心左移 | 1-拍 | 膝盖微屈,上半身保持直立 |
2 | 右脚脚尖点地于左脚旁,重心回右 | 2-拍 | 点地时脚跟离地,动作轻快 |
3 | 左脚再向侧一步,重心左移 | 3-拍 | 步幅适中,手臂自然向侧打开 |
4 | 右脚并于左脚,脚尖点地,重心在左 | 4-拍 | 收步时膝盖放松,避免僵硬 |
5 | 左脚后退一步,重心后移 | 5-拍 | 后退时脚尖先着地,保持平衡 |
6 | 右脚后退并于左脚,脚尖点地 | 6-拍 | 上半身略微前倾,增加动感 |
7 | 左脚向前一步,重心前移 | 7-拍 | 前迈时腿部发力,带动身体 |
8 | 右脚向前并于左脚,脚尖点地 | 8-拍 | 双脚并拢时膝盖靠拢,显得整齐 |
9 | 左脚向左前方45度迈出,重心前移 | 1-拍 | 转体时腰部带动,肩膀放松 |
10 | 右脚跟上并拢,脚尖点地 | 2-拍 | 点地后迅速重心转换,保持节奏 |
11 | 右脚向右前方45度迈出,重心前移 | 3-拍 | 手臂配合摆动,增加协调性 |
12 | 左脚跟上并拢,脚尖点地 | 4-拍 | 动作连贯,避免停顿 |
13 | 左脚向侧一步,重心左移 | 5-拍 | 回到基本步,保持呼吸均匀 |
14 | 右脚脚尖点地,重心回右 | 6-拍 | 跟随音乐节拍,可轻轻点头 |
15 | 左脚并于右脚,脚尖点地,重心在右 | 7-拍 | 动作幅度由大变小,准备结束 |
16 | 右脚向侧一步,自然站立 | 8-拍 | 保持微笑,享受舞蹈过程 |
FAQs
问题1:学16步恰恰时总是记不住动作顺序,有什么小技巧吗?
解答:16步恰恰的核心是“拆分+重复”,可将整套动作分为4个八拍,每个八拍练熟后再连起来,比如先练“左右侧步”(1-4拍),再练“前后步”(5-8拍),最后练“转体步”(9-16拍),跟着音乐大声数拍子(“慢、慢、快快、慢”),或者用手机录下小翠的口诀,反复听、反复练,形成肌肉记忆,手脚协调的关键是“脚到眼到”,先看准小翠的动作,再跟着模仿,不必追求速度,熟练后再加快节奏。
问题2:为什么很多人对老音乐播放器(如mp3)里的歌特别有感情?
解答:老音乐播放器承载的是“专属记忆”和“情感温度”,与现在的云音乐不同,mp3里的每一首歌都是用户自己精心挑选、下载的,可能来自街头小店的花5块钱买的盗版光盘,或是孩子从电脑里拷来的,每一首歌都对应着一段具体的往事,比如小翠的mp3里有她老伴爱听的《天涯歌女》,有孙子儿时唱的《小兔子乖乖》,这些歌串联起她的生活点滴,所以每次听到,就像打开一本旧相册,每首歌都是一张带温度的照片,老播放器的“实体感”——比如按键的触感、播放时的沙沙声、电量不足时的提示音,也是数字音乐无法替代的“陪伴感”,让人在旋律中找到与过去的连接。
好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像是陈年的酒,越品越有滋味,小时候,我们挤在一张床上说悄悄话,分享同一块橡皮,为动画片里的角色争得面红耳赤;长大后,各自在生活的轨道上奔波,电话里的问候从“吃了没”变成“注意身体...
傍晚的广场上,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老旧的MP3播放器挂在哥哥脖子上,里面循环播放着节奏明快的鬼步舞曲,妹妹扎着高马尾,跟着哥哥的脚步,在广场的水磨石地面上踩出凌乱的节拍——她的动作还带着点笨拙,左脚绊...
莉莉广场舞作为中老年群体中广受欢迎的健身娱乐活动,其精选舞曲因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而备受追捧,其中改编自张雨生经典作品的《大海》广场舞版更是凭借悠扬的旋律与适合的舞步节奏,成为许多广场舞团队的“必选曲目...
冰糖葫芦,那串红彤彤的山楂裹着晶莹的糖衣,咬下去先是清脆的响,接着是酸甜的果肉在舌尖化开,是刻在几代人味蕾上的童年记忆,而沅陵,这座藏在湘西群山中的小城,有沅江穿城而过,有古老的码头,更有燕子洞里年年...
雨丝像被揉碎的银线,从墨色的夜幕里斜斜飘下来,落在广场的青石板上,洇开一个个潮湿的圆,路灯的光晕在雨雾里晕染开,像打翻的蜂蜜,黏稠而温暖,音响里正放着《小苹果》,鼓点被雨声浸得有些发闷,却依旧固执地敲...
相逢是首歌,当两颗心在时光的河流中交汇,便奏响了或轻柔或激昂的旋律,这首歌里有初遇的怦然心动,有相知的温暖陪伴,有深交的默契共鸣,更有岁月沉淀后的悠长回响,而双人舞,恰是这首歌最生动的注脚——舞者的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