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广场舞 > 正文内容

广场舞萱萱,她是领舞还是普通舞者?

tjadmin1周前 (09-21)关于广场舞29

清晨六点半的阳光刚漫过小区的香樟树,广场舞的音乐就准时响起,领舞的萱萱站在队伍最前方,米白色的运动服衬得她身姿挺拔,花白的头发在晨风中微微飘动,手里的扇子随着《最炫民族风》的节奏翻飞,像一只振翅的蝴蝶,周围的邻居们陆续聚拢来,有人提着刚买的菜,有人抱着孙儿,但脚步都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挪动——这个由萱萱“撑”起来的广场舞队伍,已经成了小区里最鲜活的一道风景线。

广场舞萱萱

从“不会跳”到“领舞者”:萱萱与广场舞的结缘

萱萱本名张秀兰,今年62岁,退休前是社区幼儿园的保育员,刚退休那会儿,她总觉得日子“空得发慌”,早上醒来不知道该干嘛,买菜、做饭、看电视,日子过得像一杯温吞水,女儿怕她闷出病,给她报了个老年大学的舞蹈班,可她去了两次就打退堂鼓:“人家跳得有模有样,我手脚像绑了石头,跟不上拍子,还总踩到旁边人的脚,丢人。”

转机发生在三年前的春天,小区物业规划了一片小广场,铺了防滑地砖,装了音响,想组织居民跳广场舞,却没人敢第一个站出来当“领头羊”,有人想起幼儿园里“能歌善舞”的张秀兰,便跑去劝她:“秀兰姐,你就出来带个头呗,不会跳没关系,大家一起学呗!”萱萱本想拒绝,可看着邻居们期待的眼神,又想起自己跳舞时“踩脚”的糗事,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既然不会跳,那不如就从头学起,带着大家一起跳,总比自己在家瞎琢磨强。”

她从网上找来广场舞教学视频,跟着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抠:脚怎么迈,手怎么抬,腰怎么转,刚开始,她对着镜子练,常常练得满头大汗,动作还是僵硬得像机器人,老伴打趣她:“你这是在跳‘机械舞’吗?”她不服气,拉着隔壁的李阿姨一起练:“咱俩对着练,互相挑毛病。”李阿姨也是个“舞蹈小白”,两人你教我、我学你,居然慢慢找到了感觉。

第一个月,广场舞队伍只有5个人,包括萱萱、李阿姨,还有三个退休阿姨,她们选的舞曲是简单易学的《小苹果》,动作幅度小,节奏慢,萱萱把每个动作拆成“分解版”:先出左脚,再抬右手,最后扭腰,嘴里还不停地念叨:“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练到第七天,大家终于能把整支舞跳下来了,虽然动作不整齐,但每个人都笑得像个孩子。

“广场舞队长”的日常:不只是领舞,更是“大家长”

渐渐地,跳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多,从5个到20个,再到50个,队伍里不仅有阿姨,还有几个退休的大爷,甚至有周末不用上班的年轻人,萱索成了公认的“队长”,她的“职责”也越来越多——领舞、编舞、协调场地、处理“家务事”。

广场舞萱萱

每天清晨和傍晚,她总是第一个到广场,检查音响有没有电、地砖滑不滑;最后一个离开,把收好的扇子、水杯一一分还给队员,为了让队伍更有凝聚力,她特意设计了统一的队服:红色运动服,印着“夕阳红广场舞队”的字样,每人还发了一条白色丝巾,跳舞时甩起来特别精神,她常说:“咱们跳舞,不光是为了锻炼身体,更是为了有个伴儿,心里热乎。”

队伍里有个叫王阿姨的,老伴去年走了之后,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话也不说,萱索知道后,每天早上特意去她家楼下喊她:“王姐,出来跳跳舞嘛,就当陪我散散步!”刚开始王阿姨不愿意,萱索就拉着她的手,慢慢带她做动作:“你看,这个动作叫‘花开’,就像你以前养的那些月季,开得多好看。”慢慢地,王阿姨开始跟着跳,虽然动作慢,但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三个月后,她主动跟萱索说:“秀兰,下个月的社区比赛,我想参加,你帮我编个舞吧!”那一刻,萱索看着王阿姨眼里的光,突然觉得,自己做的这一切都值了。

除了“带舞”,萱索还是队伍里的“调解员”,有一次,两个阿姨因为跳舞时谁站前面谁站后面吵了起来,一个说“我来得早,就该站前面”,一个说“我腿脚不好,站后面看不见”,萱索把两人拉到一边,笑着说:“咱们跳舞是为了开心,不是为了争高低,前面的人跳得高点,后面的人跟着模仿,正好能互相学习嘛!”她重新调整了队形,让爱说话的阿姨站在中间,负责调动气氛;让腿脚不好的阿姨站在前排,让她看得更清楚,两人很快就和好如初,跳得比以前更起劲了。

广场舞之外:萱索的“第二春”

广场舞不仅改变了萱索的生活,还让她找到了新的“价值感”,去年,社区举办“邻里文化节”,邀请她的广场舞队表演,她们跳了一支改编版的《我和我的祖国》,把扇子舞和国旗元素结合起来,整齐的动作和饱满的热情,赢得了满堂喝彩,表演结束后,台下有个小姑娘跑过来,拉着她的手说:“奶奶,你跳得真好看!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老了还这么有活力!”那一刻,萱索突然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在跳舞,还在传递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老伴看她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却比退休前还开心,也加入了队伍,负责给大家拍照、录像,有时候两人一起回家,老伴会指着手机里的照片说:“你看你,笑得像个孩子。”萱索就打趣他:“你不懂,这叫‘老有所乐’!”他们的生活变得特别充实:早上一起跳广场舞,下午去老年大学学书法,晚上陪孙子写作业,日子过得比退休前还热闹。

广场舞萱萱

她的变化也影响了身边的人,女儿以前总担心她“退休后抑郁”,现在每次回家,都看她精神饱满,还主动跟女儿分享队伍里的趣事:“今天张阿姨又学会了个新动作,跳得可好了!”女儿笑着说:“妈,你比我还忙!”

萱索广场舞团队发展时间线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萱索和她的广场舞队,这里整理了团队的发展历程:

时间节点 关键事件 影响与意义
2020年3月 团队成立,初始5人,选用《小苹果》作为首支舞曲 打破小区“无集体活动”的空白,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2020年8月 队伍扩大至20人,定制统一队服,参加街道“社区风采大赛”获“最佳活力奖” 提升团队凝聚力,获得社区认可,吸引更多居民加入
2021年5月 组织“邻里广场舞联欢会”,邀请周边3个小区队伍参与,参与人数超100人 促进跨社区交流,成为小区“文化名片”
2022年10月 团队人数稳定在50人左右,新增扇子舞、手绢舞等多样化舞曲,设立“新队员培训组” 实现团队专业化管理,降低新加入门槛,保持队伍活力
2023年至今 定期开展“公益教学”,走进社区养老院教老人跳舞,被街道评为“优秀志愿团队” 拓展团队社会价值,传递“老有所为”的理念

问答FAQs

Q1:萱萱作为领舞,是如何平衡广场舞工作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的?
A1:萱萱笑称自己的“秘诀”是“把跳舞当生活,把生活当跳舞”,她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简单洗漱后就去广场检查设备,6点半准时带领大家跳一小时舞,7点半回家做早饭、送孙子上学,下午如果没社区活动,她会花半小时整理舞曲、编新动作,剩下的时间就用来练书法、陪老伴,她说:“跳舞不是负担,反而让我的生活更有规律,以前退休后总睡懒觉,现在早起跳完舞,一整天都精神!”她还把团队事务“分工”,让有经验的队员负责考勤、音响,自己只需要专注领舞和编舞,既轻松又高效。

Q2:广场舞团队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A2:团队发展过程中,确实遇到过不少“坎”,最大的困难是场地问题——2021年夏天,广场被临时占用,大家没地方跳舞,队伍差点散了,萱索没有抱怨,而是带着队员挨个地方“考察”,最后发现小区后山的空地虽然偏,但环境好、没噪音,她主动找到物业,申请在后山铺临时地垫,又带着队员自己动手搬来旧音响,硬是在“荒地”上开辟了新“据点”,另一个困难是噪音投诉,有居民反映音乐太吵影响孩子学习,萱索立刻调整了跳舞时间:早上6:30-7:30,晚上7:00-8:00,避开孩子写作业的时间;还把音响音量调低,改用“定向音响”,减少噪音扩散,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矛盾,还让更多居民理解和支持她们——“现在听到音乐,就知道是萱姐她们在跳舞,心里都踏实!”

标签: 萱萱领舞

相关文章

广场舞送你一什么?大妈们的暖心之举还是另有隐情?

广场舞送你一什么?大妈们的暖心之举还是另有隐情?

清晨六点的社区广场,阳光刚漫过楼顶,音乐声便已悠悠响起,阿姨们身着鲜艳的舞衣,跟着节奏舒展手臂,脚步轻快如蝶;傍晚的公园湖边,叔叔阿姨们排着整齐的队列,扇子翻飞间藏着岁月的韵律,连路过的小孩都会跟着音...

广场舞 离别草原

广场舞 离别草原

清晨六点半,城市中心的广场已铺开一片流动的色彩,音响里飘着《套马杆》的旋律,七十岁的萨仁阿姨站在队伍前排,手臂划出弧线时,指尖仿佛还带着草原的风,她转身的幅度比其他舞友更大,裙摆扬起的弧度里,藏着呼伦...

桃花朵朵开时,广场舞为何成为广场上最热闹的风景?

桃花朵朵开时,广场舞为何成为广场上最热闹的风景?

春分刚过,桃花朵朵广场便被一片粉白浸染,沿着广场边缘的桃树,枝头缀满饱满的花苞,微风拂过,花瓣簌簌落下,与广场中央的舞步交织成春日独有的诗篇,清晨六点,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广场东侧的空地上已经聚集起...

桃花朵朵广场 舞

桃花朵朵广场 舞

傍晚六点半,夕阳给城市镀上一层暖橘色,桃花朵朵广场的青石板路上,人群渐渐聚拢起来,音响里流出《桃花朵朵开》的前奏,节奏轻快得像踩在云朵上,阿姨们穿着亮色的运动服,踏着整齐的步伐展开双臂,裙摆随着旋转飞...

dj情歌广场舞

dj情歌广场舞

广场舞作为中老年群体主要的健身娱乐方式,近年来在音乐风格和动作形式上不断迭代,DJ情歌广场舞”凭借强劲节奏与流行情歌的融合,迅速从社区小广场蔓延至短视频平台,成为跨越年龄层的全民潮流,这种新形式的广场...

彩虹广场舞下载

彩虹广场舞下载

随着广场舞在城乡各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通过舞蹈锻炼身体、丰富文化生活,而“彩虹广场舞下载”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资源获取方式,为广场舞爱好者提供了便捷的学习和练习渠道,本文将围绕彩虹广场舞下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