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的春天,总带着一种苏醒的温柔,当高原的冰雪渐渐消融,海子里的冰层裂开细碎的纹路,山脚下的报春花便迫不及待地从土里钻出来,把沟沟壑壑染成一片嫩黄与粉白,这时候,若你清晨路过诺日朗瀑布旁的广场,会看见一群身着彩色藏袍的阿姨和叔叔,正随着欢快的音乐跳着广场舞——其中最受欢迎的,便是被大家亲切称为“九寨春天16步”的舞步,这16步简单易学,动作里藏着九寨的山水灵气,节奏里透着高原人特有的热情,成了春天里九寨沟最鲜活的一景。
九寨的春天来得晚,却格外有滋味,3月底的树正沟,还是一片冬末的萧瑟,但只要阳光连续几天照在海子上,水温便会悄悄回升,湖畔的柳枝便抽出鹅黄的嫩芽,像少女的长发垂进水里,这时候,村里的年轻人会从县城带回最新的广场舞音乐,老人们则把积攒了一冬的热情都揉进舞步里。“16步”之所以能火遍九寨,不仅因为它好记——16个动作循环往复,跟着音乐跳两遍就能跟上节奏——更因为它的动作里藏着九寨的故事,比如第一个动作“左脚侧点地,双臂上举画圆”,模仿的是九寨“镜海”的清晨: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天空的云朵和岸上的雪山倒映其中,双臂上举时指尖微颤,像云朵在水波里轻轻晃动;第二个动作“右脚后撤,身体前倾,手臂前后摆动”,则像极了走在五花海栈道上的感觉——身体微微前倾,目光被湖底五彩的钙华吸引,手臂摆动的幅度,刚好是栈道栏杆的高度。
当地的领舞者卓玛阿姨说,这16步是她和几个老姐妹一起编的。“我们天天在沟里转,看山看水看久了,举手投足间都是九寨的样子。”她笑着说,“左脚交叉右脚,双手在胸前合十’,这是藏家的礼仪,也是对着神山祈福的意思;‘右脚向前跳一步,双手打开向两侧’,像不像珍珠滩的水流从山上冲下来,溅起的水花飞得老远?”在卓玛阿姨的带动下,连来旅游的游客都会跟着学上几步,有位从上海来的阿姨,原本只是路过,看着舞步简单,跟着跳了两遍,竟学会了,第二天还带着老伴一起来。“这里的舞和城里不一样,”她说,“跳起来感觉能闻到青草香,能看到海子的蓝。”
为了让更多人学会“九寨春天16步”,村里的文化站还特意整理了动作要领,印成小册子分发给游客,这16步虽然只有16个动作,但每个动作都有讲究,需要配合九寨春天的节奏——音乐选的是当地改编的藏族民歌,旋律欢快却不急躁,像春天的溪流一样缓缓流淌,第一步“左脚侧点地”,脚尖要轻轻点地,像踩在刚冒芽的草上,不能太重;第二步“右脚并步,双手叉腰”,并步时膝盖要微屈,像吸收了春天的养分,身体才能轻盈;第三步“左脚向左一步,双臂上举”,手臂要伸直但不过度僵硬,指尖朝上,像要接住春天的阳光……这些细节,让简单的舞步有了九寨的温度。
除了动作,服装也是“九寨春天16步”的一部分,阿姨们会特意穿上崭新的藏袍,红色的、蓝色的、紫色的,衣襟上绣着传统的吉祥图案,随着舞步摆动,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男人们则穿藏式衬衫,外套坎肩,脚踩藏靴,显得精神抖擞,孩子们有时也会跟着凑热闹,穿着校服在队伍里跑来跑去,手里的红领巾和藏袍的彩带一起飘,成了舞步里最活泼的点缀,而围观的人里,有扛着相机的摄影师,有牵着手的情侣,有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大家笑着、拍着,整个广场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九寨春天16步”跳久了,成了村里人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广场上就响起了音乐;傍晚,夕阳把诺日朗瀑布染成金色时,舞步又会在暮色中继续,有位70岁的扎西大叔,腿脚不好,却每天都来,他说:“跳这个舞,感觉自己又年轻了,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在牧场放牛的日子,风是暖的,草是香的,心里特别踏实。”是啊,九寨的春天,本就该是这样——有山水的静美,也有人的热闹;有自然的苏醒,也有生活的热气,这16步,跳的不是舞,是九寨人对生活的热爱,是春天里最动人的风景。
为了让初学者快速掌握,以下是16步的动作分解及要点(以4/4拍音乐为例,每步1拍,共16拍为一个循环):
步序 | 动作描述 | 节拍 | 要点提示 |
---|---|---|---|
1 | 左脚向左侧点地,双臂上举至头顶,掌心向前,画小圆 | 1 | 脚尖轻点,手臂伸展如“镜海”水波 |
2 | 右脚并向左脚,双臂自然下垂,叉腰 | 2 | 并步时膝盖微屈,身体保持稳定 |
3 | 左脚向左一步,与肩同宽,双臂侧平举,掌心向下 | 3 | 步幅适中,手臂与肩平行,如“五花海”栈道开阔 |
4 | 右脚并向左脚,双臂胸前合十,微微低头 | 4 | 合十时贴近胸口,目光向下,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
5 | 左脚向前一步,身体微前倾,双臂向前摆动 | 5 | 前倾幅度15°,手臂如“珍珠滩”水流向前冲击 |
6 | 右脚后退一步,身体直立,双臂向后摆动 | 6 | 后退时脚尖先着地,手臂如水波回流 |
7 | 左脚向左转体90°,双臂上举向左侧伸展 | 7 | 转体时带动腰部,手臂如“长海”湖面开阔 |
8 | 右脚并向左脚,双臂收回至腰间,掌心向上 | 8 | 收臂时吸气,感受春天气息汇聚 |
9 | 左脚向右侧点地,双臂向右侧平举,掌心向前 | 9 | 点地时重心在右脚,手臂如“犀牛海”倒影延伸 |
10 | 右脚并向左脚,双臂胸前交叉 | 10 | 交叉时手臂放松,如“树正群海”水波交织 |
11 | 左脚向左一步,双臂从下至上画弧线举至头顶 | 11 | 画弧线时连贯,如“季节海”冰雪消融的动态 |
12 | 右脚并向左脚,双臂从上至下自然落下 | 12 | 落臂时呼气,如春雨滋润大地 |
13 | 左脚向左跳一步,落地时屈膝,双臂打开向两侧 | 13 | 跳跃时轻盈,落地缓冲,如“火花海”水花四溅 |
14 | 右脚并向左脚,双臂胸前击掌一次 | 14 | 击掌时有力,表达喜悦心情 |
15 | 左脚向左侧点地,双臂向左侧摆动,身体随之倾斜 | 15 | 身体倾斜幅度不宜过大,如“芦苇海”芦苇随风摇曳 |
16 | 右脚并向左脚,双臂自然下垂,恢复起始姿势 | 16 | 定位时保持微笑,感受舞步完成后的舒畅 |
Q1:九寨春天广场舞16步适合哪些人群学习?
A1:“九寨春天16步”动作简单、节奏舒缓,适合几乎所有人群,尤其适合中老年人——步幅小、强度低,能有效锻炼关节灵活性和心肺功能;动作融入九寨自然元素,对年轻人也很有吸引力,既能学舞,又能通过舞步感受九寨文化;游客参与度高,无需舞蹈基础,跟着跳1-2遍即可上手,是体验当地生活的绝佳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孕妇或行动不便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步幅较小的动作调整参与。
Q2:在九寨沟参与广场舞16步时,需要注意哪些环保和礼仪事项?
A2: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参与广场舞时需严格遵守“无痕山林”原则:①不使用一次性塑料水瓶或餐具,随身携带垃圾袋,舞后带走所有废弃物;②不随意踩踏草坪或采摘山花,尤其是湖畔、栈道周边的植被;③控制音量,避免使用高音喇叭,以免惊扰野生动物(如林中的小鸟、崖上的岩羊);④尊重当地藏族文化,若遇到身着传统服饰的舞者,可主动交流但避免随意触碰服饰或配饰;⑤在宗教场所(如扎如寺附近)若有舞蹈活动,需遵守当地习俗,不喧哗、不指指点点,通过文明参与,既能享受舞蹈乐趣,也能守护九寨的纯净与美丽。
广场舞作为中老年人群体中最受欢迎的健身活动之一,近年来随着舞蹈形式的不断创新,逐渐从单一的集体舞向多元化、趣味化方向发展。“恰恰对跳广场舞”凭借其欢快的节奏、活泼的动作以及强烈的互动性,迅速成为广场舞...
在广场舞文化的浪潮中,歌曲的选择往往决定着舞步的节奏与情绪的共鸣,近年来,以“落花”为意象的广场舞歌曲逐渐在中老年群体中走红,它们将古典诗词的婉约意境与现代广场舞的明快节奏巧妙融合,既承载着岁月的沉淀...
清晨的城市公园、傍晚的社区广场,总能看到一群随音乐起舞的身影,她们被亲切地称为“广场舞姐妹”,而在互联网时代,这群姐妹有了新的聚集地——糖豆广场舞,平台上的活跃女性用户,更被大家戏称为“糖豆广场舞妹妹...
广场舞作为中国社会最具代表性的大众健身活动,从清晨的公园到傍晚的广场,始终承载着人们对健康与社交的追求,近年来,随着年轻群体的加入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广场舞逐渐突破传统框架,衍生出“青春踢”这一创新形式...
清晨六点的城市广场,音乐声如潮水般涌来,穿着鲜艳服装的大妈们随着节拍舞动,笑容在朝阳下格外灿烂,这样的场景,如今已成为中国城乡最鲜活的日常图景,而不知从何时起,人们亲切地将这些舞者称为“真拉姆”——在...
清晨六点的城市广场,音乐声刚响起,一群穿着亮色运动服、扎着高马尾的姑娘们已经排好了队领舞,她们的动作不似传统广场舞那般舒缓,反而带着明显的节奏感和爆发力——扭腰时胯部画着利落的弧线,挥手时手臂线条紧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