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六点半,夕阳把广场的地面烤得温热,音响里飘出《最炫民族风》的前奏,人群像被磁铁吸住的铁屑,从四面八方聚拢成圆,我总爱站在最外围的香樟树下,看那些踩着节奏摆动的身影,直到目光落在对面的小姐姐身上——她永远站在圆心偏左的位置,红色绸缎舞衣在暮色里像团跳动的火,马尾辫随着扭腰甩出弧度,手腕上的银镯子碰得叮当响,连额角的汗珠都闪着光。
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去年盛夏,那时我刚搬来这个小区,总被广场舞的吵闹声吵得睡不着,有天忍不住趴在窗边看,正好对上她抬头望来的眼神,她不算漂亮,眼角有细纹,鼻梁上还沾着防晒霜,但笑起来时眼尾弯成月牙,冲我扬了扬下巴:“妹,下来跳啊!凉快!”我缩回脑袋,却在后半夜的蝉鸣里,第一次没觉得烦躁——好像那音乐里,藏着她踩着拍子赶跑的暑气。
后来我成了广场的“常驻观众”,看她把每天的傍晚过成诗,春天她穿嫩绿的阔腿裤,上衣印着向日葵,音乐换成《春天在哪里》,她会带着队伍里的阿姨们转圈,裙摆扫过地面,落樱粘在上面也不抖;夏天的傍晚最热,她提前半小时搬来小冰柜,给每个人发冰镇酸梅汤,自己却只拧湿毛巾擦汗,后背的汗渍洇成深色,舞步却比谁都稳;秋天她戴米白色的针织帽,音乐换成《又见炊烟》,领着大家跳慢三,转圈时会特意放慢速度,扶怕阿姨们崴脚;冬天她裹着厚厚的红色羽绒服,帽檐上沾着雪,音乐是《恭喜发财》,跳得满头热气,哈出的白气和雪花混在一起,像给冬天加了层糖霜。
她叫李姐,队伍里的人都这么喊,我慢慢知道,她今年52岁,退休前是社区幼儿园老师,退休后嫌在家闷,就牵头组了这个广场舞队。“以前带娃,现在带‘老小孩’,”她常边整理舞衣边说,“大家凑在一起跳跳,比啥都强。”队伍里从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到七十多岁的老太太都有,有刚生完宝妈想减肥的,有老伴走了排遣寂寞的,有腿脚不好但想锻炼的,李姐就挨个教动作,谁记不住就单独练,谁衣服穿少了就把自己的外套递过去。
有天晚上下雨,我以为广场舞会停,撑着伞路过,却看见人群打着五颜六色的伞,在雨里跳《雨一直下》,李姐站在中间,头发湿漉漉贴在脸上,舞衣颜色更深了,却笑得比晴天还亮:“下点雨凉快!踩水花更带劲!”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跟着她——她跳的不是舞,是热气腾腾的生活。
她的舞姿不算标准,有时候拍子会抢半拍,转身时还会绊到脚,但每个动作都带着劲儿,胳膊划圈时像要拥抱整个广场,扭胯时像在和风打招呼,连抬手擦汗都像在给空气比个赞,有次我问她:“李姐,你每天都这么开心啊?”她蹲在花坛边啃苹果,汁水从嘴角流下来,抹了把脸说:“开心是跳,不开心也得跳,不如选个开心的!”旁边跳舞的张阿姨接话:“可不是嘛,以前我老伴走后,天天在家哭,是李姐硬拉我来跳舞,现在不哭啦,还认识了一帮姐妹!”
我还见过她“训人”,去年夏天有个小伙子骑电动车过广场,差点撞到王阿姨,李姐一个箭步冲过去,叉着腰喊:“小伙子!这是老年人的地盘!骑这么快不要命啦!”小伙子吓得赶紧道歉,她却软下声音:“下次慢点,阿姨们经不起撞。”转头又蹲下来问王阿姨:“摔着没?我扶你去旁边坐坐。”那一刻,她像幼儿园里护着孩子的老师,严厉又温柔。
她的银镯子是女儿送的,女儿在外地读大学,每次视频都让她戴着:“妈,你跳舞时镯子响,我听着就开心。”有天晚上,她视频时突然把手机举到广场上,女儿在屏幕那头喊:“阿姨们好!我妈妈跳得棒不棒?”人群瞬间沸腾,李姐脸红得像苹果,却转得比谁都起劲,银镯子碰得叮当响,像在给女儿的掌声打节拍。
现在我也偶尔会跟着跳两步,动作笨拙,她却总夸:“妹,进步啦!胯再扭一点!”香樟树的叶子落了又长,广场的音乐换了又换,但她始终在那里,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带着我们把每个傍晚,都过成了值得期待的日子。
季节 | 时间 | 服装搭配 | 音乐类型 | 舞姿特点 | 互动瞬间 |
---|---|---|---|---|---|
春季 | 傍晚6:20 | 嫩绿阔腿裤+向日葵印花上衣,白色运动鞋 | 《春天在哪里》《小苹果》 | 轻快跳跃,裙摆扫落樱花,转圈时张开双臂 | 带领新来的宝妈练习基本步,帮王阿姨别好被风吹散的头巾 |
夏季 | 傍晚7:00 | 红色绸缎舞衣+银色手链,发髻别着珍珠发夹 | 《最炫民族风》《热情的沙漠》 | 动作幅度大,汗湿后背仍保持节奏,手腕银镯随摆动叮响 | 提前备好冰镇酸梅汤,给跳舞的阿姨递毛巾,扶起中暑的邻居去阴凉处 |
秋季 | 傍晚5:50 | 米白色针织帽+橙色开衫,黑色打底裤 | 《又见炊烟》《明月几时有》 | 舒缓柔和,转身时放慢速度,手部动作如落叶飘零 | 教70岁的刘奶奶跳慢三,把自己的外套披在穿得少的姑娘身上 |
冬季 | 傍晚6:00 | 红色羽绒服+毛线帽,围巾露出流苏边 | 《恭喜发财》《今儿个高兴》 | 踩着雪花小跳,哈气成霜仍笑容灿烂,拍手带动气氛 | 带大家堆雪人后继续跳舞,把热水分给冻手的老姐妹,手套借给忘戴的年轻人 |
Q1:广场舞对面小姐姐为什么总能保持那么好的状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
A:李姐的状态其实源于她对生活的“主动热爱”,她常说:“年龄是数字,心态才是状态。”每天早上她会提前半小时起床做拉伸,晚上跳完舞还会和姐妹们散步聊天,饮食清淡但爱吃新鲜蔬果,最重要的是,她把广场舞当成了“情绪出口”——不管遇到烦心事,只要音乐响起,跟着节奏跳几圈,烦恼就“踩”出去了,她总把“帮助别人”当成快乐,教阿姨们跳舞、照顾新队员,这种被需要的价值感,让她心里始终装着阳光,自然就显年轻啦。
Q2:广场舞队伍里年龄跨度这么大,大家相处起来会不会有矛盾?李姐是怎么协调的?
A:队伍里确实有二十出头的小姑娘,也有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生活习惯和节奏难免不同,但李姐就像个“粘合剂”,她会提前和大家商量音乐,既要让年轻人喜欢流行歌,也要让阿姨们能跟上老歌的节奏;跳舞时她会把队伍分成里外圈,年轻人站外圈领动作,阿姨们站里圈跟节奏,避免跟不上着急;如果有人因为动作慢沮丧,她就打趣:“咱们这是‘养生舞’,慢慢跳才健康!”有次两个阿姨因为抢位置拌嘴,她第二天就买了小马扎,让大家轮流坐,还笑着说:“坐着的也能当‘评委’嘛!”在她的调和下,队伍里更像大家庭,年轻人会帮阿姨拎东西,阿姨们会给姑娘们织围巾,矛盾还没发生就化解在笑声里了。
傍晚六点半,城市广场的音响准时响起,阿姨们踩着《最炫民族风》的节奏舒展四肢,但今天,队伍里多了份特别的温柔——王阿姨的手臂在伸展时,总会轻轻望向天空,仿佛在说:“老李,你看我现在跳得稳不稳?”这场景,...
动动广场舞作为当下中老年群体最热衷的健身娱乐方式之一,始终以“更新快、舞步新、易上手”为核心优势,持续为广场舞爱好者提供最新鲜的舞曲资源与教学指导,无论是改编自热门影视OST的经典旋律,还是融合民族元...
广场舞作为中老年人群体中最受欢迎的健身活动之一,近年来不断涌现出融合文化元素与时代特色的新套路,“奔腾马”广场舞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它以骏马奔腾为意象,将蒙古族舞蹈的豪放与广场舞的简便易学相结合...
清晨六点的城市广场,音乐声如潮水般涌来,穿着鲜艳服装的大妈们随着节拍舞动,笑容在朝阳下格外灿烂,这样的场景,如今已成为中国城乡最鲜活的日常图景,而不知从何时起,人们亲切地将这些舞者称为“真拉姆”——在...
清晨六点,小区广场的音响准时响起,《最炫民族风》的旋律裹着晨雾飘进窗户,我掀开被子,对着空气笑出了声:“我亲爱的,你又来叫我了。”这大概是我们之间最默契的暗号——广场舞,这个被年轻人调侃“大妈专属”的...
2016年,广场舞作为中老年群体最主要的健身娱乐方式,已从单纯的“跟音乐跳”发展为融合文化、社交、竞技的综合性活动,这一年,广场舞在曲目选择、动作编排、组织形式上都呈现出“规范化、多元化、年轻化”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