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社区广场,当第一缕阳光掠过香樟树梢,音乐声便准时响起,人群中,一位身着玫红色舞蹈服的女子总是格外醒目——她动作舒展有力,笑容灿烂明亮,手臂的摆动像春风拂过柳枝,脚步的旋转似蝴蝶蹁跹,周围的邻居说:“有妃儿在,跳舞都带劲儿!”她就是大家口中的“广场舞妃儿”,一个用热情点燃社区健身热潮的普通人,却用不普通的坚持,让广场舞成了无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光。
“妃儿”本名李妃,今年58岁,是武汉某社区的一名退休会计,十年前,她还是个连“左脚右脚”都分不清的“舞盲”,2014年,丈夫突然因病离世,那段日子她把自己关在家里,茶饭不思,体重骤降了20斤。“女儿怕我憋出病,硬拉着我来广场上凑热闹。”妃儿回忆,第一次站在人群里,她紧张得手心冒汗,跟着音乐乱晃,动作僵硬得像“机器人”,但没想到,领舞的张阿姨笑着走过来,握住她的手说:“别急,跟着我比划,开心最重要!”
就是这句“开心最重要”,成了妃儿与广场舞的缘分起点,从此,她成了广场上的“固定观众”,从模仿动作到记节奏,从每天半小时到两小时,膝盖磨破了贴上创可贴继续跳,记不住动作就回家对着视频练,半年后,她不仅能跟上全套动作,还能帮张阿姨纠正新队员的姿势,2016年,张阿姨回老家照顾老人,社区广场舞队一时没了主心骨,大家七嘴八舌:“让妃儿带吧,她跳得好,又有耐心!”就这样,30岁的“舞龄”、零基础的妃儿,硬是被推上了领舞的位置。
“当时心里直打鼓,怕带不好大家。”妃儿说,但她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为了编舞,她每天看广场舞教学视频,把民族舞的柔美、健身操的活力、流行歌曲的节奏融合在一起,编出适合中老年人的“简单版”套路;为了教动作,她把每个分解步骤写成大字报,贴在广场的健身器材上,还自费买了小音箱,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场放音乐,慢慢地,队伍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上百人,周边社区的舞队也常来“取经”。
“跳广场舞不是瞎比划,要跳得舒坦,跳出精气神!”这是妃儿常挂在嘴边的话,她的舞蹈,没有专业比赛的“高难度”,却藏着对健康的用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为了让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的队员都能跟上,妃儿把动作分成“基础版”和“进阶版”:基础版只有8个八拍,步幅小、节奏慢,适合刚入门的阿姨;进阶版加入转身、跳跃,给年轻点的队员“挑战空间”,68岁的陈阿姨有膝盖积水,妃儿特意为她设计了“无跳跃”版本,用手臂动作和脚尖点地代替跳跃,既保证运动量又不伤关节。“我以前总觉得广场舞是年轻人的玩意儿,跟着妃儿跳,才知道它能治好我的老寒腿!”陈阿姨笑着说。
更难得的是,妃儿的舞队像个“大家庭”,谁家里有事,大家主动帮忙代课;谁有烦心事,围在一起跳完舞,烦恼仿佛也跟着汗水流走了,2020年疫情期间,社区封控,广场舞队被迫“停摆”,妃儿灵机一动,在小区业主群里发起“云跳舞”活动:每天早上8点,她在自家阳台放音乐,队员们隔着窗户跟着跳,手机里开着视频互相打气。“那段时间,看不到大家,心里空落落的,但隔着屏幕看见阿姨们比划动作,听见她们笑,就觉得特别温暖。”妃儿说,现在她的手机里存了200多个GB的视频,有比赛获奖的瞬间,有队员过生日的惊喜,更多的是大家一起跳舞时笑得前仰后合的日常。
如今的“妃儿”,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害羞的“零基础”阿姨,她是武汉市广场舞协会的理事,带领团队拿过市级比赛一等奖;她开设的“免费广场舞培训班”,已经教会了上千人;她还在短视频平台开了账号,分享编舞心得,粉丝超过10万,被网友称为“最接地气的广场舞老师”。
最大的成就不是荣誉和粉丝,而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广场舞而爱上运动。“前几天,一个80岁的老爷爷跟我说,跟着我跳舞三个月,血压降了10个点,现在能一口气爬五楼了!”妃儿眼睛亮亮的,“广场舞不只是锻炼身体,更是让大家聚在一起,有个说说话、乐呵乐呵的地方。”
去年冬天,她组织了一场“社区广场舞联欢会”,20多支舞队、300多名队员参加,最小的队员8岁,最大的78岁,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专业的灯光,大家穿着统一的服装,在小区广场上跳了一整天,结束时,几个阿姨抱着她哭:“妃儿,谢谢你让我们活得这么有滋味!”
夕阳下,妃儿带着队员们跳起新编的《幸福中国年》,红色的扇子像一团团火焰,映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音乐声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最朴素的力量——那是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是邻里间温暖的陪伴,是广场舞里藏着的人间烟火气。
Q1:广场舞妃儿是如何平衡家庭与带领舞队的日常的?
A:妃儿退休后时间相对灵活,但她依然会提前规划好家庭和舞队的时间,比如早上带舞队时,她会提前做好早饭,让女儿帮忙照顾老伴;下午编舞、备课时,会利用老伴午睡的碎片化时间,她常说:“家人最支持我,老伴会主动给我递水、拿衣服,女儿还帮我拍视频,他们知道,这是我热爱的事,也是我能发光发热的地方。”
Q2:广场舞妃儿在推广广场舞时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A:最大的困难来自部分居民的误解,认为广场舞“噪音大”“影响休息”,为此,妃儿主动和居民沟通,将跳舞时间调整为早上6:30-8:00、晚上7:00-8:30,避开午休和晚上学习时段;她还带领队员使用蓝牙音箱,降低音量,并定期在群里发布“噪音检测报告”,她组织队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如清理广场卫生、帮助老人,用行动改变大家的看法,慢慢地,原本反对的居民也开始加入舞队,甚至主动帮忙维护秩序。
傍晚六点半,城市边缘的工地旁,刚放下扳手的农民工老李脱下沾着泥浆的安全帽,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T恤换上,不远处的空地上,十几位和他一样的工友已经聚齐,老旧的蓝牙音箱里传出《最炫民族风》的旋...
在彩云之南的广袤土地上,广场舞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体育锻炼范畴,成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鲜活载体、社区联结的情感纽带,以及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实践。“广场舞云之南”不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融合了民族特色、...
清晨六点半,当大多数大学生还在睡梦中,某高校操场上已响起《最炫民族风》的旋律——这不是退休阿姨们的专场,而是穿着运动服的年轻人正跟着领舞者跳广场舞,近年来,广场舞这股“银发浪潮”意外在大学校园掀起涟漪...
草原的格格广场舞,是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及周边地区兴起的一种融合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健身需求的特色广场舞形式,它以蒙古族舞蹈元素为核心,结合广场舞的普及性与互动性,成为连接城乡、传承文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财神驾到的广场舞”是近年来在社区中兴起的一种特色广场舞形式,它将传统财神文化与现代广场舞的健身娱乐功能巧妙融合,既保留了广场舞的普及性和趣味性,又注入了祈福纳祥的文化内涵,成为中老年群体中广受欢迎的...
傍晚的广场总先热闹起来,夕阳把梧桐树的影子拉得老长,音响里飘出的《最炫民族风》混着孩子们的笑闹,像一张网,把散在各处的阿妈们慢慢收拢过来,我妈就是其中之一,刚放下锅铲,换了身宽松的运动服,头发随意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