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半,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的灵峰广场已响起熟悉的旋律,上百名身着彩衣的市民随着音乐舞动,手臂舒展如柳枝,脚步轻快似流云——这是八步区最具代表性的“八步广场舞”,它不仅是一种健身方式,更承载着这座城市的烟火气与民族文化的温度,从街头巷尾的自发活动,到登上市级非遗名录,八步广场舞用八步一韵的节奏,跳出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八步广场舞的雏形,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彼时,八步区作为贺州的老城区,居民习惯在清晨或傍晚到公园、广场散步、聊天,一些热爱舞蹈的退休教师、文艺骨干自发组织起来,将当地的采茶舞调、瑶族长鼓舞步与广场舞的节奏结合,形成了最初的“八步健身操”,由于动作简单易学,音乐朗朗上口,参与者从最初的十几人迅速发展到上百人,逐渐在社区、广场普及。
2000年后,随着全民健身热潮兴起,八步区文化部门开始关注这一民间活动,2010年左右,专业舞蹈老师对原有动作进行规范:保留“八步”核心步法(即每段舞蹈由八个基础动作循环构成),融入壮族绣球的灵动、瑶族铜鼓的沉稳,并加入贺州方言的山歌元素,让舞蹈更具地域特色,2018年,“八步广场舞”被列入贺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当地一张鲜活的文化名片,从孩童到古稀老人,八步区超三成市民参与过广场舞,大大小小的队伍达200余支,清晨的广场、傍晚的江边、社区的空地,都能看到他们舞动的身影。
八步广场舞的魅力,在于它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既有民族文化的厚重,又不失广场舞的活力,其核心特点可概括为“三韵”:
一是民族韵,动作设计中大量借鉴了瑶族、壮族的舞蹈语汇:颤膝摆胯”模仿瑶族长鼓舞的步伐,“手划圆弧”取自壮族绣球的抛接动作,音乐则多选用改编自贺州山歌的曲目,歌词用方言演唱,如“贺州美哟八步亲,广场舞跳起乐开怀”,亲切又接地气。
二是节奏韵,不同于部分广场舞追求快节奏,八步广场舞以中速为主,多为4/4拍,每段八拍一个循环,动作由慢到快、由简到繁,既有舒缓的“踏步转身”,也有欢快的“点步跳跃”,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
三是生活韵,舞蹈动作源于日常生活,采茶”“织布”“舂米”等劳动场景的模拟,让参与者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感受到劳动之美,许多队伍还会根据节日主题改编舞蹈,春节加入“舞龙灯”动作,中秋融入“赏月”手势,让舞蹈与生活紧密相连。
八步广场舞的核心是“八步基础步法”,掌握这八个动作,就能跳出80%的舞蹈套路,以下是基础步法的详细分解(以4/4拍音乐为例,每拍一步):
步法名称 | 动作描述 | 节奏要点 | 适用场景 |
---|---|---|---|
原地踏步 | 双脚交替抬起,膝盖自然弯曲,脚尖先着地 | 重心在前脚掌,手臂自然前后摆动 | 热身或段落过渡 |
左右侧迈 | 左脚先向左侧迈一步,右脚跟上,同理向右 | 髋部随脚步左右微摆,手臂打开成“八字” | 连接动作,增加流动性 |
前后点步 | 左脚向前点地后收回,右脚向后点地后收回 | 上身挺直,点地时脚尖轻触地面 | 节奏变化时使用 |
踏步转身 | 左脚向左前方迈步,身体左转90度,右脚并拢 | 转身时脚掌碾地,手臂带动上身 | 改变舞蹈方向 |
摆臂交叉 | 双臂在胸前交叉,向两侧打开,重复 | 肩膀放松,手臂伸直但不僵硬 | 增加舞蹈美感 |
跳步击掌 | 双脚并拢小跳一次,同时双手在头顶击掌 | 跳跃高度不宜过高,落地膝盖微屈 | 欢快段落的高潮动作 |
颤膝摆胯 | 双脚与肩同宽,膝盖微屈并小幅颤动,髋部左右摆动 | 重心下沉,跟随音乐节奏颤动 | 融入瑶族舞蹈特色 |
收步还原 | 左脚收回与右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 | 动作放缓,调整呼吸 | 段落结束或舞蹈收尾 |
初学者可先跟着音乐反复练习这八个基础步,熟练后再学习手臂动作和队形变化,八步广场舞的队形多为圆形或“8”字形,简单易学,即使零基础也能快速上手。
八步广场舞的普及,为八步区带来了深远影响,在健康层面,长期参与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肩颈腰椎问题,据八步区疾控中心统计,参与广场舞的市民高血压患病率比同龄人低15%,在社交层面,广场舞打破了邻里隔阂,许多“上班族”通过加入社区队伍结识朋友,老年人则在舞蹈中找到归属感,缓解孤独感。
更难得的是,它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许多年轻队员主动学习瑶族山歌、壮族织锦,非遗传承人也会定期到队伍中教授传统舞蹈动作,2023年,八步区举办“非遗广场舞大赛”,20支队伍将“瑶族长鼓舞”“采茶舞”等融入广场舞,吸引了上万名观众,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八步广场舞不仅活跃在本地,还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到广东、湖南等地,成为连接八步与外界的文化纽带。
Q1:八步广场舞适合初学者吗?有没有教学资源?
A1:非常适合!八步广场舞动作简单易学,核心步法仅八个,且节奏适中,对体能要求不高,初学者可通过以下方式学习:①社区免费教学:八步区各社区文化站每周开设2-3次免费培训班,由专业老师指导;②线上视频教程:关注“八步文旅”微信公众号,有“八步广场舞基础步法”系列短视频;③线下跟跳:清晨到灵峰广场、河西公园等广场,跟着队伍现场学习,队员们都会热情指导。
Q2:八步广场舞和普通广场舞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叫“八步”?
A2:区别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文化内核不同,八步广场舞融合了瑶族、壮族等民族元素,动作和音乐更具地域特色;二是步法结构不同,它以“八步基础步法”为核心,每段舞蹈由八个动作循环构成,节奏规整易记,因此得名“八步”;三是社交属性更强,八步广场舞强调“以舞会友”,队伍常组织聚餐、旅游等活动,形成紧密的社群关系,而普通广场舞种类繁多,步法灵活多变,更注重健身性和流行性。
2014年,广场舞作为中国群众文化活动的代表性形式,已深入城乡社区,成为中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年,各地举办的广场舞比赛不仅是对这一文化现象的集中展示,更承载着规范活动、丰富生活、促进社...
广场舞与健身舞作为兼具娱乐性与锻炼价值的大众运动,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推进和健康意识的提升,逐渐成为各年龄段人群的健身首选,线下广场舞虽氛围浓厚,但受场地、时间限制,线上“广场舞健身舞下载”则凭借便...
广场舞,这项最初在街头巷尾、公园广场自发形成的集体活动,如今已悄然“神话”般地渗透进中国社会的肌理,从清晨的公园到傍晚的社区空地,从乡村晒谷场到城市CBD的露天广场,甚至漂洋过海出现在异国他乡的街头,...
清晨六点,城市还在沉睡,一场细雪已为天地披上银装,公园里的松枝挂满冰晶,像一串串透明的风铃;湖面结了薄冰,倒映着灰蓝色的天空,静谧得像一幅水墨画,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亮广场边缘的空地时,欢快的音乐...
清晨的梦的荷塘,薄雾像轻纱笼罩着水面,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粉嫩的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偶尔有水鸟掠过水面,漾起一圈圈涟漪,当夕阳的金辉洒满荷塘,这里又换了一番模样——悠扬的音乐声从岸边传来,一群身...
清晨六点半的朝阳刚漫过社区广场的梧桐树梢,一群身着玫红色连衣裙的阿姨已随着《最炫民族风》的节拍舒展手臂,她们衣袂翻飞间,发间别着的红玫瑰绢花轻轻颤动,像极了初夏晨雾里绽放的玫瑰园——这是许多中国城市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