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社区广场上,夕阳的余晖洒在每个人的笑脸上,音响里流淌着熟悉的旋律,一群中老年人正跟着节奏舒展身体,领头的阿姨动作标准、眼神明亮,她就是萱萱,这个已经退休五年的语文老师,如今是社区里有名的“广场舞达人”,她的故事,也是无数中老年人通过广场舞找回生活意义的缩影。
五年前,萱萱刚从中学讲台退休时,生活突然失去了重心,每天清晨醒来,面对空荡荡的房子,连说话的人都没有,她尝试过养花、学书法,但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直到某个傍晚,她下楼扔垃圾,被楼下广场上的热闹音乐吸引——一群阿姨正跟着《最炫民族风》跳舞,动作不算整齐,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萱萱站在人群外看了很久,直到音乐结束,鼓起勇气问:“我能跟着学吗?”领舞的李阿姨笑着拉她入队:“来来来,跳舞开心,多个人多份热闹!”
刚开始,萱萱的动作总是慢半拍,手脚不协调,急得直冒汗,李阿姨耐心地分解动作:“手腕要这样转,步子跟着音乐点地……”没想到,这个看似简单的舞蹈,让萱萱找到了久违的专注,她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到广场练习,晚上对着视频复盘,半个月后,终于能完整跳完一支舞,更重要的是,她认识了新朋友:退休会计张姐、社区医生王阿姨、甚至还有刚搬来的小刘——才30多岁,因为工作压力大也来跳舞解闷。
随着跳得越来越好,萱萱不满足于只跳现成的舞曲,她想起自己当语文老师时喜欢编顺口溜,试着把古诗改编成舞蹈动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配上手臂舒展,“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加上弯腰拾花的动作,没想到大家都很喜欢,这支《古诗新韵》在社区联欢会上表演后,一下子火了,不仅社区里的人来学,附近小区的居民也跑来请教。
队伍从最初的5个人,慢慢发展到几十人,再到上百人,萱索性把团队命名为“夕阳红舞队”,还拉来老伴当“后勤部长”——负责搬运音响、记音乐时间,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她特意选了不同难度的舞曲:有节奏明快的《小苹果》吸引年轻人,有舒缓的《茉莉花》适合初学者,还有结合地方戏曲的《女驸马》让老人们觉得亲切,每到周末,广场上总是热闹非凡,孩子们在一旁玩耍,老人们跟着音乐起舞,连路过的行人都会停下来拍手叫好。
广场舞对萱萱来说,早已不只是锻炼身体,更成了连接邻里、传递温暖的纽带,去年冬天,张姐的老伴生病住院,她既要照顾病人又要操心家里,整个人憔悴了不少,萱萱带着舞队的姐妹们轮流去帮她做饭、打扫,还每天在医院楼下跳一支舞,用手机录下来给张姐看:“你看,我们等你回来一起跳!”张姐感动得直掉眼泪,病好后第一时间回到队伍,跳得比以前更卖力了。
更让萱萱没想到的是,广场舞还成了社区治理的“好帮手”,去年夏天,社区要改造老旧小区,有些居民对停车位分配有意见,迟迟不肯签字,萱萱主动请缨,带着舞队在广场上开了一场“舞蹈议事会”——一边跳着《团结就是力量》,一边和大家聊天:“咱们跳舞不就是为了开心吗?小区改好了,环境好了,跳舞也更舒心呀!”她用最朴实的话,拉近了居民和社区的距离,最终改造方案顺利通过。
“夕阳红舞队”不仅是社区的“明星团队”,还经常受邀去养老院、福利院表演,萱萱还记得第一次去敬老院时,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奶奶,原本一直坐在轮椅上发呆,看到她们跳舞,突然跟着节奏拍起了手,眼里泛起了光,那一刻,萱萱突然明白:广场舞跳的不仅是舞,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关怀。
如今的广场舞,早已不是“大喇叭+红扇子”的单一模式,在萱萱的带领下,“夕阳红舞队”也玩出了不少新花样,她们把AR技术融入舞蹈——用手机扫描广场上的地贴,就能跳出虚拟的“荷花”“波浪”;她们开通了抖音账号,每天直播教学,粉丝从几百涨到上万,甚至有外地网友专程来跟着学;她们还和社区幼儿园合作,搞“祖孙共舞”,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动作,和老人们稳重的舞步相映成趣,成了广场上一道最暖心的风景。
广场舞也曾遇到过争议,比如早上的音乐声太大影响附近学生上网课,比如广场舞占用篮球场让年轻人没地方打球,萱索带着舞队主动调整:早上把音量调到最低,改用“无声耳机”(大家戴无线耳机同步听音乐);和社区协商,划分了“广场舞专属区”和“年轻人运动区”,互不干扰,这些改变,让更多人理解并爱上了广场舞——它不是“扰民”的代名词,而是邻里和谐、老少同乐的“粘合剂”。
类型 | 特点 | 代表活动 | 参与人群 |
---|---|---|---|
传统健身类 | 节奏明快、动作简单易学,以健身为目的,常见扇子、绸带等道具 | 《小苹果》《最炫民族风》广场舞大赛 | 以中老年女性为主,初学者 |
主题创意类 | 结合文化元素(如古诗、戏曲、红色主题),动作更具故事性和观赏性 | 《古诗新韵》《沂蒙颂》社区文艺汇演 | 各年龄段文化爱好者 |
科技融合类 | 结合AR技术、线上直播,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增强趣味性和传播性 | “云广场舞”直播、AR互动舞蹈体验 | 年轻人及中老年科技爱好者 |
公益服务类 | 兼具公益属性,如敬老院慰问、社区宣传,传递社会正能量 | “爱心舞进养老院”“反诈宣传主题舞” | 社区志愿者及热心居民 |
广场舞是她退休后的“青春”,是连接邻里情感的“纽带”,更是展现中老年人精神风貌的“舞台”,就像她常说的:“人老了,心不能老,只要还能动,就要活得热热闹闹、漂漂亮亮。”在这个小小的广场上,音乐响起,舞步飞扬,不仅是萱萱的故事,更是无数普通人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追求——无论年龄多大,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热爱,活出闪闪发光的模样。
广场舞是否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广场舞?
广场舞适合大多数年龄段的人群,但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儿童可选择节奏欢快、动作简单的趣味广场舞,培养协调性;年轻人可尝试融合流行元素、强度稍大的创意舞,达到健身效果;中老年人宜选择节奏舒缓、动作柔和的健身舞(如太极拳改编舞、民族舞),避免剧烈动作和长时间下蹲,初学者建议先观察不同团队的风格,选择与自己体能匹配的舞种,循序渐进,避免运动损伤。
如何有效解决广场舞的噪音扰民问题?
解决噪音扰民需多方协作:舞队应主动选择远离居民区的场地(如公园、广场空地),使用低分贝音箱(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下),避开居民休息时段(如早7点前、晚9点后);社区可划定专门活动区域,设置隔音屏障或推广“无声广场舞”(使用蓝牙耳机,实现无声同步跳舞);居民可与舞队友好沟通,协商合理时间;相关部门可加强引导,对违规扰民行为进行劝导,通过“时间换空间”“技术降噪音”“沟通促和谐”,实现健身与邻里的双赢。
广场舞“花儿红”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广场、社区公园悄然兴起,成为中老年人健身娱乐的新潮流,它以热烈欢快的节奏、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简单易学的动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不仅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更成为连接...
傍晚的广场总少不了热闹的音乐,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妈妈就在那群扭动的身影里,踩着《最炫民族风》的节拍,胳膊伸得直直的,脚步转得圈圈的,脸上的笑比晚霞还亮,她退休前是单位的会计,成天对着账本和计算器,话...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和全民健身意识提升,广场舞已成为中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标配”,当这项风靡全国的活动在某些区域过度集中,甚至演变成“广场舞沙漠”——即公共空间被单一文化形态侵占,导致资源枯竭、生态失...
清晨的城市广场,音乐准时响起,阿姨们身着鲜艳的舞衣,踩着整齐的步伐,旋转、跳跃,笑容在晨光里格外灿烂,广场舞于她们而言,早已不是简单的运动,而是融入生活的仪式感——是邻里间的寒暄,是压力的出口,更是岁...
在彩云之南的广袤土地上,广场舞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体育锻炼范畴,成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鲜活载体、社区联结的情感纽带,以及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实践。“广场舞云之南”不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融合了民族特色、...
清晨六点,朝阳刚给城市镀上一层金边,茉莉小区的中心广场上,音乐声已经悠悠扬扬地飘起来,头发花白的张阿姨踩着轻快的节拍,手里挥舞着粉色的扇子,扇面上的茉莉花图案随着手臂的摆动仿佛要盛开在晨光里;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