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广场舞 > 正文内容

雪梅个人广场舞的独特魅力究竟在哪里?

清晨六点半,城市还未完全苏醒,雪梅已经站在小区中心广场的梧桐树下,打开便携音箱,《最炫民族风》的前奏轻快响起,她抬手看了看表,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呼吸,随即抬手、转身、踏步,动作舒展而有力,这是雪梅的日常,也是她退休后最熟悉的生活节奏——作为广场舞的“个人IP”,她不仅用舞蹈填满了时光,更在方寸之间跳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雪梅广场舞个人

雪梅今年62岁,退休前是小学语文老师,刚退休那会儿,她总觉着日子像被抽了线的风筝,飘在半空没着落,女儿看她闷闷不乐,便拉她去社区广场“凑热闹”,第一次站在队伍里,雪梅有些拘谨:身边多是退休阿姨,动作跟着音乐摇摆,却总差了拍子;年轻人跳得活力四射,她跟不上节奏;连音响都是公用的,常常抢不到,可当她看到领舞阿姨红扑扑的脸上满是笑容,舞伴们互相纠正动作时热闹的氛围,心里那点别扭慢慢散了。“跳着跳着,好像把烦恼都踩在脚下了。”雪梅说,这是她与广场舞的初遇,也是改变的开始。

真正让雪梅“爱上”广场舞的,是身体的变化,退休前,雪梅因长期伏案工作,颈椎和膝盖都不太好,爬三楼都要歇两次,跟着队伍跳了半年,她发现膝盖不疼了,睡眠变好了,连买菜时提着十斤重的袋子也不费劲。“以前总觉得‘人老腿先老’,现在才知道,动起来比啥都强。”她笑着说,广场舞的动作看似简单,实则暗含门道——小马跳”能锻炼腿部肌肉,“扭腰摆胯”能活动腰椎,跟着音乐节奏深呼吸,还能增强心肺功能,为了跳得更科学,她还买了本《广场舞 injury prevention》(广场舞损伤预防),在手机上搜教学视频,研究如何发力、如何保护关节,现在的她,能连续跳一小时不喘,年轻时的“老寒腿”竟也没再犯过。

广场舞带给雪梅的,不仅是身体的康健,更是社交的“破圈”,最初,她的舞友多是小区同龄人,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家常,跳跳广场舞,日子倒也热闹,后来,雪梅发现广场舞的“包容性”远超想象:有刚生完孩子的年轻妈妈,想通过舞蹈恢复身材;有上夜班的护士,白天睡觉,傍晚跳跳舞解压;甚至还有几位老先生,跟着老伴来“凑热闹”,结果比阿姨们跳得还起劲。“以前总说‘老人爱扎堆’,现在广场舞成了‘社交万金油’,不管啥年纪,都能找到自己的节奏。”雪梅说,她现在有个20多人的舞友群,除了约跳舞,还会组织聚餐、短途游,去年秋天,大家一起去郊外摘苹果,她带着手机拍视频,剪辑成“广场舞姐妹的秋天”,发在朋友圈里,引来不少点赞。

渐渐地,雪梅在广场舞里找到了“个人价值”,她原本就有教学经验,教孩子有一套,教跳舞也“无师自通”,看到新来的阿姨动作不标准,她会主动上前,手把手纠正:“手腕要放松,跟着音乐‘画圈’,别太僵硬。”有人记不住舞步,她就把动作拆解成“一二三,左转;一二三,后跳”,编成口诀,方便记忆,慢慢地,小区广场上,跟着雪梅学舞的人越来越多,从最初的三五个人,到后来的二三十人,甚至还有隔壁小区的人专门过来“拜师”。“雪梅老师跳得稳,教得耐心,跟着她学,心里踏实。”这是舞友们对她的评价,雪梅听了,脸上笑开了花:“以前当老师,是教孩子读书写字;现在当‘广场舞老师’,是带着大家找快乐,这感觉,不比教书差!”

为了让广场舞更有“新意”,雪梅还琢磨着“创新”,她不再满足于跳现成的《小苹果》《凤凰传奇》,而是自己编舞,比如去年春节,她带着舞友们排了一支“新春主题舞”,把拜年的动作、贴春联的情节编进去,还做了红色扇子当道具,在社区晚会上表演,掌声雷动,她又迷上了“国风广场舞”,找来《青花瓷》《大鱼》的音乐,把古典舞的身段和广场舞的步子结合起来,“既要接地气,也要有点‘雅’劲儿,让跳舞不只是锻炼,也是一种享受。”她说,现在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傍晚时分,打开音箱,看着大家跟着她的舞步笑出声,心里就觉得“值了”。

雪梅广场舞个人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广场舞的快乐,雪梅还做了一件“大事”:去年夏天,她联合社区居委会,在雪梅广场舞”个人:广场上办了第一期“广场舞公益培训班”,免费教周边居民跳舞,消息一传开,报名的人络绎不绝,有刚退休的叔叔阿姨,有带孩子的年轻妈妈,甚至还有几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坐着轮椅来“学动作”。“跳舞不分年纪,只要你想动,随时都能开始。”雪梅说,培训班办了三期,有50多人学会了基础舞步,现在每天傍晚,广场上都能看到大家跟着音乐起舞,成了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雪梅每周广场舞活动安排

时间段 地点 参与人数 个人角色
周一三五傍晚7:00-9:00 基础动作教学+新舞步练习 小区中心广场 20-30人 领舞兼教练
周六上午9:00-11:00 自由练习+舞蹈编排创新 社区公园 15-20人 编舞者+组织者
周日下午3:00-5:00 公益培训班(基础入门) 小区活动室 10-15人 授课老师

雪梅参与广场舞的阶段性变化

时间节点 技能水平 社交圈规模 心理状态 生活重心转变
2018年初退休 动作僵硬,记不住舞步 仅小区邻居 孤独、失落 适应退休生活
2020年 能熟练跳10+支广场舞,开始编舞 舞友20+人 开朗、有成就感 从“参与者”到“组织者”
2023年至今 创新国风广场舞,带公益培训 跨社区舞友50+ 自信、有价值感 成为社区“广场舞名片”

如今的雪梅,早已不是那个“退休后无所适从”的老人,她的生活被广场舞填得满满当当:清晨教新人,下午编舞步,傍晚带着大家跳,周末组织公益培训,她说:“以前总觉得‘老了就没用了’,现在才知道,只要你想发光,什么时候都不晚,广场舞对我来说,不只是跳舞,是一种活法——活出健康,活出快乐,活出和大家在一起的温度。”夕阳下,雪梅的身影随着音乐旋转,银发在风中飞扬,像一朵在时光里绽放的雪梅,热烈而从容。

FAQs

雪梅广场舞个人

问:雪梅学习广场舞时遇到过哪些困难?她是如何克服的?
答:雪梅初学广场舞时,主要面临三个困难:一是动作不协调,跟不上音乐节奏,尤其是快速切换的舞步,常常“顺拐”;二是膝盖和颈椎有老毛病,长时间跳舞会酸痛;三是缺乏自信,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学不会”,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她采取了“笨办法”:回家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把动作拆解成“慢动作”,一个动作练几十遍,直到形成肌肉记忆;跳舞前做好热身,戴上护膝,控制运动强度,避免受伤;主动和舞友交流,让大家“挑毛病”,慢慢从“不敢跳”到“享受跳”,她说:“困难都是自己吓自己,只要肯坚持,没有跳不好的舞。”

问:广场舞除了身体锻炼,给雪梅的精神生活带来了哪些具体改变?
答:广场舞对雪梅精神生活的改变是多方面的:摆脱了退休后的“失落感”,通过教学和编舞,她重新找到了“被需要”的价值感,有舞友说“跟着雪梅老师跳舞,心情特别好”,这句话成了她最大的动力;拓展了社交圈,从“小区阿姨”到“跨社区舞友”,甚至认识了不同年龄、职业的朋友,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培养了积极乐观的心态,她说:“跳舞时,烦恼都跟着音乐飘走了,遇到不开心的事,跳一场舞,啥都忘了,现在每天都觉得,日子有奔头!”

相关文章

广场舞的热闹与宁静,为何在我心里交织成独特的情感画卷?

广场舞的热闹与宁静,为何在我心里交织成独特的情感画卷?

傍晚六点半,小区旁的小广场准时响起《最炫民族风》的前奏,夕阳把水泥地染成暖金色,几十个身影随着节奏摆动,红扇子翻飞,脚步踏得地面轻轻震颤,我站在三楼的阳台,总能看见张阿姨——她总穿件洗得发白的红T恤,...

广场舞大全中哪些简单易学的动作适合零基础新手推荐呢?

广场舞大全中哪些简单易学的动作适合零基础新手推荐呢?

广场舞作为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健身娱乐活动,以其简单易学、互动性强、场地要求低等特点,成为中老年人日常锻炼的重要选择,也逐渐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简单”是广场舞普及的核心要素,无论是动作编排、节奏把控还...

广场舞为何被冠以逆天之名引热议?大妈们的动作究竟有多炸裂?

广场舞为何被冠以逆天之名引热议?大妈们的动作究竟有多炸裂?

清晨六点的城市公园,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数十名舞者已随着鼓点跃动——这是中国数亿人熟悉的广场舞场景,但若你以为这只是大妈们的专属活动,便低估了这项运动的“逆天”能量,从草根健身到全民现象,从街头巷尾...

爱我为何不带我跳广场舞?

爱我为何不带我跳广场舞?

清晨六点半,社区的广场上已经响起了《最炫民族风》的旋律,张阿姨踩着轻快的步伐,手臂挥舞出整齐的弧度,额角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着光,旁边刚退休的李叔叔举着手机录像,嘴里念叨:“老伴儿跳得真好,这叫‘爱我就把...

梅梅广场舞视频为何这么火?她的舞步到底有何独特之处?

梅梅广场舞视频为何这么火?她的舞步到底有何独特之处?

广场舞作为中老年群体重要的社交与健身方式,近年来借助短视频平台迅速破圈,梅梅广场舞视频”凭借独特的风格与亲和力,成为现象级内容,这类视频不仅让广场舞从线下走向线上,更构建起一个跨越年龄、地域的互动社区...

怎样从广场舞看大中国的群众文化活力与时代脉搏共鸣?

怎样从广场舞看大中国的群众文化活力与时代脉搏共鸣?

清晨六点的城市公园,当第一缕阳光洒过银杏叶,几十位阿姨穿着统一的红色舞衣,随着《大中国》的旋律展开扇子,红绸翻飞间,广场舞已成为中国城乡最鲜活的日常图景,从北国冰城的冻土到南海之滨的椰林,从东部都市的...